『吴家样』的具体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吴道子以当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阶层人物为原型,创造出了一系列成熟的、中国式的人物画样范,并且以他极强的造型能力、娴熟的艺术技巧,把传统人物画『传神』的要求提高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唐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摹本)局部
据载其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厘,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他笔下的神鬼『奇踪异状,无一同者』,力士『虬髯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菩萨『转目视人』,天女『窃眸欲语』,皆『生意活动,方圆平正,高下曲直,折算停分,莫不如意』。
元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之二
另据说吴道子曾学过雕塑,故其所画『人物有八面』,《广川画跋·跋李祥收吴生人物》有详细描述:『吴生之画如塑然,隆颊丰鼻,跌目陷眼,非谓引墨浓厚,面目自具,其势有不得不然者。吴生画人物如塑,旁见周视,盖四面可意会。其笔迹圆细如铜丝萦盘,朱粉厚薄,皆见骨之高下,而肉起陷处。』而所有的这些又能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与氛围之中,从而产生出巨大的感染力。
唐敦煌壁画维摩诘
据载其画《地狱变相》,虽不着意于牛头、阿旁、沸镬、刀林的刻画,『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乃至使『京都屠沽鱼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在画面的形式上,吴道子创立了与顾恺之紧劲连绵的『密体』相对应的,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疏体』。『疏体』分别体现于具体的用笔与造型上:在用笔方面,吴道子创造了粗细、顿挫、轻重、快慢、转折变化多端的『兰叶描』,该描法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这种线条描绘出的衣纹有一种极强的运动感;在造型方面,吴道子『笔不周而意周』『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人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另外其极注重整个画面气势、韵律的统一,所画衣纹『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造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视觉效果,世称『吴带当风』。
元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之一
为了与恣肆纵横的线描以及『离披点画,时见缺落』的『疏体』造型样式相适应,吴道子又相应地消减了画面的重彩成分,创立了『落笔雄劲,赋彩简淡』的风格,元代汤垕《画鉴》载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人谓之『吴装』。这一形式使得线描逐渐摆脱了作为创作草稿的『粉本』地位,获得了一种独立的审美意义,从而最终在宋朝的李公麟时代发展成为完全独立的艺术创作形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