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太阳黄经°
是月极热,月初犹小,故谓之小暑。
“小暑一过,一日热三分”。小暑算是小热,盛夏始,烈日与雷雨同时报道。此时绿树浓荫、菡萏成莲,蝉鸣嘶嘶,赤日炎炎。
然而暑天的霞光、星空、雷电、虫鸣,却别有一番趣味。不妨静下心来,享受这番盛夏限定。
小暑,下半年的第一个节气。愿你生如夏花,明媚灿烂,热情满满迎接新的旅程!|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温风是热风,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
二候,蟋蟀居壁
后五日,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
三候,鹰始挚
再五日,鹰已经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小暑·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这首诗没有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只是细致描绘了小暑时节具有特点的景物,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整首诗有一种淡淡的宁静的感觉,诗人借夜晚安闲之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苦热(节选)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
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
坐觉蒸炊釜甑中。
陆游的这首诗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了小暑时节的炎热天气,而最后一句说好像身处蒸笼则让人读来颇有感同身受之意。
?前调(小暑)
《明词汇编》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词人描写了小暑时的乡村景致,清新、干净、自然。
小暑习俗
|三伏贴敷|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农历六月为长夏,是万物一年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人体的代谢能力也在此时达到顶峰,药物的利用率也随之增高,故中医有三伏贴敷的调养法。
|食新|
旧时有小暑“食新”迎丰收的习俗。小暑过后,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后,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还可以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搭配新上市的蔬菜。
|晒书晾衣|
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指衣服。六月六多在小暑前后,为一年中气温最高,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旧时,家家户户会选择在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小暑养生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为祛暑热,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早、晚食粥,午餐喝汤,日常多食新鲜果蔬,如小白菜、生菜、西瓜、香瓜、猕猴桃等清热解暑的鲜蔬和鲜果。
此外,要注意补充水分。充分饮用凉开水,同时补充绿豆汤、酸梅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工作,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采取防晒措施;
盛夏酷暑,很多人认为赤膊凉爽,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表示,赤膊只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利于散热;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盛夏时节应适当穿些棉质衣物,既隔热,又可阻挡紫外线照射。
编辑:刘倩
图文:中国网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