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资源 >> 正文 >> 正文

阳明心学丨不动心,不烦恼

来源:风动 时间:2022/8/8

研究显示,99%的人,都在其一生中,不同程度上遭遇情绪困扰。发展问题,心理疾病,失恋,丧亲,抑郁,焦虑……正困扰着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更好地走近他人。当你开始走入心理学的大门,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和善,更有包容力,也更懂得如何接纳他人,共同成长。原价元的心理学基础课程,现在仅收取元培训费,欢迎您来电详询:-,。

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原句: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大意: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感悟: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悔悟是人生良方

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要活得轻快洒脱

原句: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大意:我们做事情,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感悟: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也是轻快的,洒脱的。

慎思之,笃行之

原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大意: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感悟: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

人最怕一个傲字

原句: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从恶之魁。

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感悟:谦为什么是众善之基?因为一个能谦虚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宽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养的,他的行为必定是有教养的。那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语,必定都是合乎仁义礼仪的,自然都是善的。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狭窄阴鸷、封闭自恃,言行之间充满私心私欲,从而挤压和伤害到他人,不恶又会怎样?一谦一傲,值得深思。

天理即是仁心

原句: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大意: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感悟: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不开是非之口

原句: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大意: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感悟: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做人要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以放开而坦然从容。

人人皆可为圣贤

原句: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大意: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但由于不相信自己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所以都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了。

感悟: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只求力所能及

原句: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大意: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感悟: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使自己远离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不动心,不烦恼

原句: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大意:心的本体,原本不动。心的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的本体。

感悟: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来源丨网络

编辑丨泰能心理(ID:Tainengxinli-)

《泰能心理》第期

智慧家长课堂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又是一年开学季,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尽快投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呢?年3月9日晚,由泰能学校生涯规划中心主任亢建忠老师深度为您解读。

课程费用:公益课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上课时间:北京时间20:00—22:00

上课地点:乌市沙区扬子江路号三雄大厦7楼泰能心理多媒体教室(场地有限,请提前预约)

预约-,

亢建忠

中学高级教师,教龄41年,常年从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家长学校授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