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优势 >> 正文 >> 正文

圆坤法师不为风动就为心动

来源:风动 时间:2022/5/5
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

年华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一年复一年。我们的言谈举止,很难做到不着相,不被情绪牵引。

不是我们心念不专一,意念太散乱,而是我们应该种下一颗佛法的种子。这颗种子含了岁月的智慧佛法的智慧,才能等待发芽、等待成熟。

佛法在 ,并不是打坐即能成佛。学佛者要在变幻的岁月中具体而微,止一步有一步。

养一个佛性

佛学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学问;佛法则是讲求用生命参与实证,达到超凡入圣。

修持佛法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之路,是内在生命的问题,是佛性的问题。

从前有一个问题实在令人感动而有趣:“有一个古人身体里养一个佛性,佛性逐渐长大,却被身体障住了,既要佛性出来,又不伤身体,到底要怎么出来呢?”

马祖道一的弟子南泉普愿禅师回答,真正的自我开展,是不被身体所拘限的。一个人要觉悟,就不要去想身体的问题。

佛性与自己的身体,其实没用内外之别。

遣将心地学琉璃

人会有哀愁。哀愁的情绪是修持中,所观和知性的生灭。愁是隐约的,也是跳跃的,所以往往一切都是刹那变化,是无常的。

尽管愁思千古,而我们能透过如琉璃一般的空净,看到和找到它,愁便可作诗篇,可作心地的运用,可做另类的功德。

假以时日,妄想、执着,念念放下,心量渐渐扩大,则能潇洒自如,言谈举止无不是自性的展现。

人一旦找到自性能幡然自省,天地坦然自现。烦恼的本身其实并不烦恼。

心若不妄起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善现。

佛寺之设,历代分为三等,曰禅、曰讲、曰教。

禅者,见性方是本宗;讲者务明诸经旨义;教者演佛利济之法,以训世人。

可是到头来,人如何一个人,心如何不妄起,其实需要自己回到真实的自我,有自我的觉悟。

众生缘慈悲

佛法所讲的三种慈悲,有一是“众生缘慈悲”,是在慈悲上不应独行。一样的,智慧上人也不应离开众生独行。

慈悲与智慧是佛道的双足,而因缘是一体同悲的情怀。

可能你想闭目养神的时候,忽而遇到一个人去点燃江岸华灯,可能你想搭船过江的时候,忽而遇到一个人先坐了船旁 一个座位。

因缘是由缘而得,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一山一丘,是引导双足前进、打开你的心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