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随它去吧!
日照禅师是南方人,经常周游名山大川。他很喜欢花草树木,并且亲力亲为,在所住的山间道场种了很多树,他的周围也总种有许多奇花异草。
一天,日照禅师去山间散步,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身边的两个侍者却为了一棵大树起了争执。
甲侍者说:“这叫香樟,这么粗,应该有三十年了吧!这树长的就是快!”
乙侍者说:“不对!这怎么叫香樟呢?这叫牛樟,顶多三十年。”
甲侍者又说道:“你闻闻这个香味,一闻就知道是香樟。”
乙侍者则说:“牛樟也有香味啊!”就这样两个侍者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一切随它去吧!争论不下时,甲侍者调过头来,询问日照禅师:“师父,这棵树是您种的,您说,这棵树是香樟吧?”
日照禅师说:“我耳朵聋了,听不见你们说话。”
乙侍者也问道:“师父,我们这山上有许多牛樟,不都是你种的吗?”
日照禅师又答道:“我眼睛也不好使了,看不到了,等看到的时候再告诉你吧!”
两侍者觉得自讨没趣,不解一向耳聪目明的师父,怎么会说自己耳聋眼瞎了呢?
星云大师二人正面面相觑,日照禅师又喃喃地说了一句:
“一切随它去吧!”
两名侍者为了一个名称的不同纷争不已,到最后还要请师父来判决。本来,香樟也好,牛樟也罢,只不过是一个记号而已,但是一计较、一争执,就有了分别,有了烦恼。
一如当初六祖慧能出山时,那两个辩论“风动、幡动”,的和尚一样。慧能大师说:
“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忍者心动。”
其实,世间万物本来没有纠纷,各有各的世界,但是由于人的固执,经过相争,就有了人们所执着的“相”。
心不动,一切皆自不动心应水过无痕
我们的心脏从物质上来说,只有拳头那么大,我们要做的事很多,不要什么都往里装,痛苦、烦恼、得意,失意,不要往里面装,把这些东西统统丢出去,不着任何的相,你就会前途无量。什么前途--成佛做祖!
什么叫水过无痕?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应,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就是水过无痕的境界。
水过无痕,流水不腐现代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现代人的焦虑与日俱增,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精神去应付这个世界。
殚精竭虑,胡思乱想,天天耗费精神精力而没有道德观念的正气补充,想想会有什么结果?
因此很多人迷茫、迷失在黑夜里,整个身心陷入僵局而不能自拔。
今天恰逢释迦摩尼佛“出家日”。有人说,佛陀的出家,是一种伟大的放弃,当我们世间人感觉可惜,感觉不可思议时,而佛陀以其苦修开悟的境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摆脱贪著的伟大未来。
世间若无佛,无有一切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功、没有智慧,关键就在于执着于这个“相”。着相也就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这个“我”是谁?这个“念佛”的又是谁?如果某事、某人在你头脑里形成的认识,或者概念,就是“相”。只要有一个念头没有办法离开现象,或者有一个目标而产生执念就是“着相”,包括我们念佛。
一念不起,其心寂然如果我们拥有正念,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是没有分别,但是心不会随之而动,就不会因此而起得失之心。
一切相都是缘起不实在的,如水中月。不但不能着实相。也不要迷失本质否定表象,那是着了空相。就像是日照禅师说的那样“一切随它去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