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年读多少本书?这里的书当然不是各种玄幻修真小说,而是对自己有提升,或者是有助于拓宽自己视野的书籍,比如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书,提升个人修养的国学书,让自己思考的哲学书,以及各种历史书等等。
身边经常有朋友说:“我也知道要多看些书,但是看书却感觉没有什么提升。”真的如此吗?
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确目的。就拿读书来说,你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你的读书就只能是安慰自己的一种选择而已。
说说我读书的例子。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进入了一家做喇叭的贸易公司。这家公司在行业里面还是比较有名气。老板待我也很好,但是待了2年后不顾老板地挽留我选择了离开。刚毕业嘛,年轻气盛,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出去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当时觉得喇叭是一个夕阳企业,未来的前景不是很好,而我有个同学在搞SMT(表面贴装技术),当时觉得很高大上,认为前景不错。
现实狠狠地扇了我一耳光。那段时间,每天徘徊在住处与深圳人才市场之间。差不多2-3个月没有找到工作。还好,信心还没有丢失,乐观还在,努力向上的动力还在。在那段找工作的日子里,我几乎是上午到人才市场找工作,下午就去深圳书城看书。可以说,这2个多月拼命的看书绝对值得。我每天泡在书城里面,都是找SMT相关的书籍,不断地精读。这也让我不久后终于敲开了一家世界强企业的大门,成功地面试上了他们的工程师。而后在试用的3个月里面,把自己在书中看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结合起来运用,试用期过后成功加薪元。我们那个分厂厂长原话是这样说的:“你是这么多年来,试用期过后加薪最高的一个。”
再说说我另外一个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例子。
应该是11年前了,我进入一家上市公司担任部门经理。这是我第一次从工程师的技术岗位转为管理岗位。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担任部门经理的第一年的时间,我差不多看了50多本书籍,这里面包括了管理类的,专业类的,人力资源类的,财务类的。我的提升很大,一年的时间,我带的部门在整个制造中心由最弱势的部门变为最强势的部门,这个强势,是业务专精,团队凝聚力强。
举了2个我读书的例子,是想说明读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问题在于你是怎样读书的,你是不是很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
我读书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一个:拿来用。很多人看书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拿来实际用的。
就像那一年看50多本书。我要做的不是全部拿来主义,这不现实。我首先要做的是拓宽自己的视野,站在一个工厂管理者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涉及到了供应链、运营管理、人力资源、人的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同时,将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然后评估效果,效果好留下,效果不好分析原因,并对之进行改进,形成自己的心得。
所以,书是拿来用的。一本书哪怕只有一句话对你的触动很大,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你大可以用上这一句话就可以了。
读书还有一个很多人欠缺的,那就是思考。特别是那些你要拿来用的书。《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管你读什么书,都要带上自己的思考。对的,是自己的思考。别人的解读只能拿来参考。只有自己深入思考了,书才能真正读懂读透。
我经常拿《道德经》和《论语》来举例子。古今中外对这两本书的注释不胜枚举。各种解说众说纷纭,各种争论此起彼伏。很多读者就更矛盾了,我到底读谁的注释呢?《笑傲江湖》中任我行有一招吸星大法很厉害。你大可同任我行一样,用读书的吸星大法,博取众家之长。你20岁的时候,你也许认为某个注释比较合理,而当你30岁的时候,你会认为另外一个注释更合理,40、50、60岁的时候,你再次打开看的时候,可能你又发现更合理的注释。为什么?因为你的经历不一样了嘛,你代入自己的经历去思考,你就会匹配你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解释。这就是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思考的原因。
就像《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读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参照物不同,运动物体不同,慧能祖师是禅宗杰出大师。禅宗修的就是心,所以他是以心为参照物。当心静了,外界的一切都是空。
《道德经》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你就要问,为什么不能崇尚贤能之人?在当今社会中还有参考意义吗?那我们就要回到老子那个年代,缕缕他为什么会提出“不尚贤”。在今天,我们崇尚各种贤能之人,比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不是矛盾吗?当你回到老子所处的那个年代,你才能知道这句话和我们现在推崇尚贤是不矛盾的。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那个时代社会动乱,各个诸侯国到处笼络有能力的人。老子看到的是这些贤能之人为各个诸侯所用,也是因为他们导致社会动乱,纷争不断。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尚贤就是推崇榜样,树立榜样,为共和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句话在家庭中有现实意义吗?我们可以联想到家庭亲子教育。不尚贤,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你所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即你认为的贤人)比较,而是让孩子做自己的贤人,现在和过去比是不是进步了,让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当然,贤人的定义也是你要去思考的。现在各种追星,你追的是什么星?是那种励志的,还是娱乐的。所以不尚贤,应该是不尚无德之贤,尚有德之贤。
再拿上次分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说说思考。
文中说到: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即让自己影响他人、团队、环境。这句话联想到《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文中谈到思维转换,积极主动的时候。你也可以脑洞大开了。
比如:晚上,我和老婆都坐在桌子旁。老婆一会儿说:“去烧点水喝呗。”一会儿又说:“去拿点茶叶来,把茶泡上呗。”一会儿还说:“去削个苹果来吃呗。”甚至还有还有......
被动消极的选择,你会这样回答:“我和你一样坐在一起,为什么你自己不能去做呢?”
主动积极的做法,你会这样思考回答:“一直以来老婆都把我当作靠山,夫妻关系是相互包容,相互奉献的,谈恋爱的时候也都是这样服务的,结婚了更应该这样服务。能为老婆服务真好。”然后起身行动起来。
两种选择,两种心情,积极主动能换来家庭的和谐美好。
当然有些人会说,为什么都是我服务呢?难道她不能为了服务,或者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就又进入了消极被动的误区。
这里就又谈到了价值观。你的正确价值观是什么?积极主动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上面的。但凡你的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是和谐美满的家庭,你就有能力转变自己的思维,主动积极进行改变,让自己愉悦,老婆也愉悦,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所以主动积极是需要训练的,学到的知识不等于就能应用知识。如何应用,你可以制作“主动积极点检表”。每天晚上反省自己的做法。遇到事情即将使用思维定势的时候,使用积极暂停,让自己回归理性,在刺激与反应中间建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以最优解做出正确的反应。何为最优解,就是共赢。
每个人读书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理解。就像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总结一下,如何才算有效读书。
1、明确读书的目的:书是拿来用的。
2、读书的时候要不断思考,能用自己语言总结的,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