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子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广受好评的作者大大高台树色宣布退圈。要知道她的作品在晋江绝对是榜上有名,发生这样的事情,竟然是因为有人说她的作品不爱国。我无法评价这件事情,到底是夏虫不可语冰,只能像他书中所写的那样祝愿她在三次生活里,平安顺遂,喜乐无忧。
于是我去看完了《穿堂惊掠琵琶声》,第一眼我就被这个名字惊艳到,耳畔无端响起银瓶乍破水浆迸的琵琶声,太美了。本以为是古风的文,结果却是在现代背景的文章,有的却是内心“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两个成熟的男人。书名似乎是描绘第一次在了堂孟新堂初遇沈识檐,高楼西畔,反弹琵琶,暖风处处谁心猿意马?
文章不长,两个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巨大的波澜起伏,但只让人觉得,发之于外又是情理之中。
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
是我心动。
但是这份爱又是克制和理性的,彼此之间都有自己的追求,是相互扶持而不是相互克制。孟新堂从来不会问沈识檐能不能不做医生了,就像沈识檐也从来不会要求孟新堂放弃他手上的工作,像普通情侣一样多陪陪他。只会说:
“想买束花给你
可路口的花店没开
我又实在想念”
我一直以为对于未来没有共同目标的情侣是不会走到最后的,习惯可以改变,个性可以包容,但价值观不同,会直接影响双方对于这段关系的态度。好在他们如此合拍,所谓天作之合,不过如此。孟新堂可以为了研究成果奉献一生,沈识檐也不在乎所谓英雄的结局。
道之所存,虽千万人,吾独往矣。他们都是理想的殉道者。
我不明白为什么说这篇温柔又不失坚韧的文章不爱国。或许是孟新堂的只有同等实力的胁迫,才能换来相对的自由,又或许是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所处的境况的描绘。
众所周知,近年来医闹事件屡见不鲜,不久前就有一位医生因医闹问题殉职。更有医生为抢救病人剪破寿衣,救活之后却被病人家属索赔寿衣的钱。多么荒唐?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防疫期间,第一线工作者们全力拼搏在生死一线,争分夺秒为抢救生命,后院却起火,荒唐的事一件又一件。就连一个流量明星的名字也能盖过防疫热搜,是否是国家将我们保护得太好,以致于我们都将成为娱乐的附庸。真是现实版《娱乐至死》。
安逸久了,似乎都是理所应当的了吗?
实在闲得无聊,开始要逼死创作者吗?历史真是滚滚车轮,一直向前,也绕不出那个圈,文化发展到今天竟是倒退了。对观众谄媚阿谀,只为讨衣食父母的欢心,难道要逼得创作者放弃思想吗?
据说明年有五十多部耽改剧,我真的想问这些制片人真的喜欢,或者看过这些文章吗?我敢说,其中不乏对于耽美怀有偏见的人仍想从目前看来很有市场的耽改剧中分一杯羹。可观众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这本书表达的美好感情,是美,而不是被你们改得面目全非,我们还得拍手叫好夸赞你们过了审。
我们只会觉得心里的美好被糟践,被侮辱,更不会买账。
好了,这篇文章似乎戾气太重,仅代表个人观点。
生来平庸,难免失望无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