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六祖大师和猎人们一起隐居了15年。15年之后惠能大师,“一日思惟”,就是这一天他想,“时当弘法,不可终遁”,就是该去弘扬佛法的时候了,不可能一直隐遁下去。其实过了15年呀,关于这个衣钵的争端,也已经风平浪静了,在这个时候去说佛法其实也正是时机。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他到了法性寺这个地方,“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一位叫印宗的法师正在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声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其实对于这一段,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是风动还是幡动,这个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著名的议题。我们过去在学习这个议题的时候,总会给他一个标签,叫做主观唯心主义,因为惠能大师说这是仁者心动,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啊我们的心在动。
过去我们总是把它作为一个唯心主义的议题,加以批判的。但是我们今天要看一下,这个唯心主义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参考价值呢?从唯物论来讲,这个世界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当这个世界与我们每一个个体发生关联的时候,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各种形态、各种色彩其实无一不是我们内心的映照。
可以讲每一个个体,对应着每一个世界,你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和尚说风动,一个和尚说幡动,其实都是他们心的映照,因为心的映照不同所以会有各自世界的不同。六祖大师在这里讲仁者心动,其实它是有两层的意思:
第一个层次,我们在前面讲过叫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就是万法皆由心造,风动也好幡动也好,其实都是我们心的映照和反应。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温暖,有人讲这个世界只有悲凉,还有人认为这个世界总是喜忧参半,这种种的反应其实都是我们心的映照啊!
如果没有我们这颗心,哪有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呢?之所以出现世界这个词,其实就是因为有我们的心,所以才会有这个世界,才会有这种多姿多彩的定义。你说这个世界温暖,你说这个世界悲凉,你说这个世界喜忧参半,这不都是我们的心的定义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8%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