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的经典,是一部在禅宗中重量级经典之一,简称《坛经》。是佛教唯一的一本中国本土佛经。《六祖坛经》产生于中国,对中国的影响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下面请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六祖坛经》中充满智慧的经典语录。一.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六祖坛经》:人在迷惑、迷途中的时间,可能已经历几生几世,而想明白或者醒悟,只在突然的一刹那之间。二.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此时有风吹过引得幡动。一名僧人说是风动,一名僧人说是幡动。为此他们诤论不已。惠能大师说:“这并非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诸位在此辩论不休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人心烦躁,心不清静。”三.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六祖坛经》:迷茫无助时可以让老师指导你,领悟东西时只能依靠自己。四.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身体就好比一棵菩提树,心灵就象一座台镜般明亮。我们要时不时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菩提本没有树,明镜也并不是台。本来心中就是虚无的、没有一物的,又怎么会有尘埃呢。五.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六祖坛经》:若是能在自己本心中去找自己真正的佛性,则能明心见性,见到真如妙性,这就是成佛的原因。若是不从自己本心中去求佛性,反而向外寻求,生起哪怕是一个念头要向外找,那便是最愚痴的人。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六祖坛经》:不知道自己的本性什么都已具备,本便是清静。七.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六祖坛经》大意:不要只想着过去,随着时间很多东西都会变化,过去的已经过去,永远也不能回到过去,而应该多去想改变现世的果(将来),须抓住当下的自心,止恶修善。八.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如果是真正的修道者,是不会过多的计较世间的事情。九.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六祖坛经》:别人错,自己不要跟着错,若是看到他人做错,自己还要参与进去,那么也是错的。十: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六祖坛经》:一个人若能做到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贪、不嗔、不痴、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那么他即使不发愿也能往生净土,一个人若是不能断十恶(杀、盗、淫、贪、嗔、痴、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心理,哪一个佛会来迎接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