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介绍 >> 正文 >> 正文

六句经典顿悟禅语,句句是人生大智慧

来源:风动 时间:2022/9/3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2934303304042&wfr=spider&for=pc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发愤图强,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能力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随遇而安,随缘而止。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一、

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

——慧能

人人都想成佛,但成佛的“门槛”在禅宗出现以前是很高的,要出家,要修行,还要遵守一大堆的清规戒律。因其之难,故过去的佛教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修成罗汉、菩萨,要修成那永脱苦海、进入彼岸的佛,更是凤毛麟角。能修成佛的人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是有“佛性”的人。慧能初见弘忍便提出了人人都有“佛性”的说法,这便为“人人皆可成佛”提供了可能。慧能创立的禅宗认为成佛也很容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为众生打开了“顿悟成佛”的方便法门。

二、

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怎么可心动

——妙信禅尼

当初六祖大师为了两僧争论风幡谁动,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两位仁者的心动耳。”如今妙信禅尼曰“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怎可以心动”,又更进一步。六祖主张把客体主体融和在一起的妙境,如今妙信禅尼超越融和,不立主客,所谓动念即乖,此乃更有深刻涵义了。

三、

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慧能

慧能认为“不动心”并不是觉悟,反而是对人的束缚。慧能甚至反对坐禅修行,认为坐禅修习并不能真正得到解脱,反而使人离佛更远。对于坐禅,慧能有一首著名的偈颂,表明禅宗的态度:“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慧能强调只要“本原清净心”不被障蔽,就可以成佛。

四、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慧能

“不修善”、“不造恶”,慧能一生倡导这种破除二边、明心见性的禅法。性即佛性,佛性其实是众生的自性,自性觉悟就是佛,自性迷惑就是众生。这意味着把诸佛拉到了平常人心、柴米油盐的地平线上。一线之隔,一体两面,成佛对于众生不过就是觉悟自性罢了。

五、

无心自成佛,成佛亦无心

——慧忠

人人都有佛性。从佛性产生般若,观照我们一切身心活动。佛性产生般若,正如太阳放出光和热或镜子反射物体一样,是无心为之。所以说佛无心或说佛即无心。因此,如果特别用心,执著于成佛,反而是成佛的障碍。

六、

春有百花秋有月

——南泉禅师

“闲事”无非是些金钱美色名利权贵之类,在南泉看来,这不是人的真实生活。禅告诉人们生活毕竟是一个平常,不要留恋,不要执著,如刀划水,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平静、淡泊而自在地流动着。“平常心是道”,首先要人贴近平常,置身于平常。一个被日常琐事搓弄得憔悴不堪,被生活的平庸消磨得麻木不仁的人,他的心往往在漠漠中向外驰求,根本不能正视自己在生活这件事实,在禅者看来,一个抛弃生活,驰心外求的人,恰恰是最不幸的人。

谢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