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六月节暑,热也热分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此时节
温风忽至
蝉鸣入堂
红莲清香
今日小暑
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
但还没到最热。
江南梅雨已近尾声,
全国即将迎来三伏天。
『伏』指伏邪,
即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是一年中气温最高,
潮湿、闷热的日子。
1、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
风中都带着热浪。
唐代元稹诗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來。
此时人间再难觅得一丝凉风。
二候|蟋蟀居宇
《礼记》有:
蟋蟀此时羽翼稍成,
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在野。
小暑后五日,
蟋蟀离开田野,
到庭院阴凉处避热。
三候|鹰始鸷
小暑后入伏,
老鹰感阴气,乃生杀心,
搏击长空,变得更加凶猛。
2、小暑习俗
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所以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
“食新”
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吃三宝”
“三宝”指的是黄鳝、蜜汁藕、绿豆芽。
黄鳝是“三宝”中的第一宝,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可除风湿、强筋骨。小暑吃藕也是民间的饮食习惯,可清热、健脾开胃。而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绿豆芽,则可以清热解毒。
3、小暑养生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说,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小暑时节养生应当继续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多静少动,注意避暑和休息,清淡饮食,静心养阳。
苦夏时节,要格外注意饮食,多吃清凉、素淡的食物,如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蔬菜。同时,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品,可健脾开胃。
小暑之后,开始进入伏天,要注意防暑解暑。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小暑节气天气热,出汗多,易中暑,泡点清茶好消磨。
中医认为,茶叶本凉性,然而红茶是一种经过全发酵制成的茶,性味转为甘温,入脾胃心肺肾经,可温补人体阳气,暖脾胃。
节气交替之时,人容易犯困,在工作之前喝一杯红茶用以醒神,调节自我的情绪,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中暑”。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红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使喝茶的人感觉清凉舒适。
炎热的夏日,尤其是多雨时节,大部分人都会感觉胸闷、烦躁,再加上经常性的肠胃不适。这个时候,更应多喝点红茶,它有调理肠胃的功效,给你的肠胃洗洗澡。
小暑的节气里,最宜于品红茶,白日晚霞,绿柳扁舟,一盏红茶,是这个节气里最温情的封面。
小暑,虽暑犹凉,化伏为安。
愿你,寻一处清凉,守一份静好,得一心淡然!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