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市场 >> 正文 >> 正文

今日处暑暑去天渐凉,风动云飞扬

来源:风动 时间:2022/5/15
今日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随便一翻日历,

哎呀妈呀~

昨天就出伏了吗?!

终于熬过了这个超长待机的伏天!

过去的40天我们

被蒸过、煮过、烤过、淋过......

真想为坚强的自己鼓个掌

来看看本周信阳的天气如何

周末最低温跌至21度!

看来是凉快了不少!

可是别高兴太早~

虽然三伏过去了,

但是我们却迎来了了一年中

最为“凶险”的34天时间!

出伏到秋分

8月21日——9月23日

这34天最凶险!

一定要警惕!

这34天是一年中,

气温波动最大、波动最频繁的时候。

一天中的气温跨度,

最大可能到10℃之多,

早晚凉爽,

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

所谓“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今天就是处暑了,据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北京城区,白昼长度已经由夏至的15小时缩短到13小时25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处暑是一年当中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时节的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这种冷热变化不太适应,所以要特别注意饮食和养生。

处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习俗

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祭祖

处暑前后民间有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的祭祖活动。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正如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描述地那样:“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渔民来说,处暑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在浙江沿海一带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美食

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天气干燥雨水稀少,天气由炎热转凉爽,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的起居作息也要相应的调整,建议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尽量少食辛辣,多食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秋冻

“春捂秋冻”是古人总结出的生活谚语。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初秋是“冷”,但并没有感觉到“寒”,采取“秋冻”对于适应与抗御后来冬天的严寒都有很大的好处,从机体适应能力上看,也可以说符合季节之间的“惯新原理”。

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治。专家建议: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补水外,也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便于生津润燥、消热通便。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荫的水果,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

少辛多酸

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专家建议处暑之后不应多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多酸则是强调应多吃酸新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效用。

润肺

初秋的气候逐渐干燥,最容易对肺荫造成损伤,引起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所以,加强对肺荫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食物的分类上,甘润的食品对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荠、枇杷、甘蔗、柚子等,还有众多的粥品,更是养肺的首选,例如银耳冰糖粥、百合莲子粥等。

处暑诗词

《更漏子处暑》

陶永轶

鹭烟汀,萍水皱,玉荷年年依旧。

清碧里,泛兰舟,独钓池半秋。

频尺素,凝情目,梅竹枝间倾诉。

萧曲旧,念红颜,为谁花未眠。

《更漏子处暑》

陈英

夜风凉,荷影瘦,桐雨声滴更漏。

云髻散,落珠帘,思君柔绪缠。

残暑去,花凝露,谁念芳颜温玉?

牵罗袖,转秋眸,那时豆蔻羞。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图文来自网络

信阳法院编辑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