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在一次培训中提到“股票价格为什么会涨跌?——众人的心在动”,股票价格波动只跟众人的心动有关系吗?《Alphanomics/阿尔法经济学》这本书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Alphanomics》由Stanford李勉群教授(李教授也曾任BarclaysGlobalInvestorsEquityResearch的GlobalHead)和MIT苏子英教授于年合作出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然教授年将其翻译成中文。
本篇算《阿尔法经济学》一些读书笔记,摘取部分内容分享。
1本书要点这本书名字叫阿尔法经济学,也可以说是在讲述股票如何定价及股票价格波动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全书融会贯通相关文献四百多篇,张然教授说是“文献的文献”。本书力图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为什么我们相信市场是有效的?相信市场有效会产生什么问题?
2)哪些因素会抑制或提高市场效率?
3)投资者情绪和套利成本在决定信息有效性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4)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什么?价值投资与基本面分析有什么关系?
5)如何辨别可预测收益是来自风险补偿还是错误定价?
全书围绕Shiller()提出的简单噪音交易者模型展开论述,这个模型巧妙地将基本面、投资者情绪和套利成本三个关键要素融入到证券价格的形成过程。
2漂亮公式有别于传统的股利贴现模型(dividenddiscountmodel,DDM),Shiller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精明投资者)与噪音交易者(普通投资者)。信息投资者基于基本面信息进行交易,但其交易行为同时受到资金的限制,精明投资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有关基本面价值的信息作出反应并根据DDM模型计算股价。相反,噪音交易者是指那些没有依据基本面信息作出最优交易决策的人。经过一些简单假设跟推导,Shiller模型巧妙浓缩为如下公式:这个公式要表达的是,市场价格是在(1+ρ+?)的折现率下,预期未来股利E_t[D_(t+k)]与?乘以预期噪音交易者未来需求量E_t[Y_(t+k)]两者之和的折现值。也就是说,P_t由公司基本面价值(未来股利)和一个更加难以捉摸的因素(噪音交易者未来需求)共同决定。上述两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由?决定,其中?是让精明投资者愿意持有全部股票的最低预期收益溢价,也可以理解为套利成本的一种度量。当?趋近于0时就出现一种特殊情形,即上述公式变成DDM形式,与有效市场模型的股价表现形式一致。也就是说,当市场套利成本很低时,市场价格与有效市场假说预期的价格更加接近。当?不断增大,噪音交易者的相对重要也在提高。在极端情况下,当?趋于无穷大时,市场价格将由噪音交易者的需求决定,而基本面在定价方面的作用就微不足道。在Shiller模型中,有效市场假说仅仅是套利成本接近于0时的一种特殊情形。
这个模型尽管是年提出来的,但是非常巧妙地把基本面、投资者情绪与套利成本三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后续的很多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这个公式把股票价格长期与短期波动要素结合在一起,现在做股票量化策略的投顾基本上侧重于公式的某一部分进行研究。(如果不打算继续读下去,记住上面这个漂亮的公式就够了。)
3投资者情绪与行为金融投资者情绪指“非基本面”驱动的需求,也就是不是基于对资产基本面价值最优化预测所导致的净需求。非基本面驱动的需求既是错误定价的一个来源,同时也提供了套利机会,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风险的一种来源。行为金融学给投资者情绪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解释导致投资者情绪的行为基础。关于这方面作者做了详细的梳理,详见下面石川博士整理的图:无论是启发式简化、自我欺骗还是情绪失控,都容易导致投资者出现决策偏差,这些行为偏差在现代媒体及资讯的快速传播下,很容易放大。肖刚主席昨天在一个讲座上还特意提到“媒体传递信息、助推情绪的特质使其在股票市场中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和复杂。媒体已成为股票定价因素之一。”媒体成为股票定价因素之一,不知道算市场的幸运还是悲哀?从哪些角度来度量投资者情绪,文中通过文献梳理了四个关键要素:信念修正(通过消费者信心等调查问卷来度量),交易决策(用投资者资金流量或者总交易量来度量),错误定价(比较价格与基本价值的估计值来度量,或者首次IPO的定价等),精明投资者的反应(用公司行为或者内幕交易来度量)。另外需要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