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公案,是说慧能大师在得到五祖的衣钵传承后,有一天到了法性寺,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解《涅槃经》,讲经的时候,忽然起风,然后经幡就在动。印宗法师就问座下弟子,是风在动,还是幡在动?
座下有两个僧人,一个说是风动,经幡不过是显示出风动的样子。另一个则说风是无形的,怎么会动?肯定幡在动。两人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印宗法师也不知道究竟谁对。就在这时,慧能在一旁插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印宗法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高僧,他见慧能有这般修为,就决定要拜慧能为师。当时,慧能还没有正式出家,印宗法师就先给慧能剃度授戒,然后奉慧能为师。
月相1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公案,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佛理(禅理)。禅宗提倡“顿悟”,所以很多祖师的法语言简意赅,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不一定能领悟其中真谛。
这些天宅在家,活动范围有限。好在是住在顶楼,有一方露台可以活动一下。初四傍晚,天气晴朗,得以拍摄到月亮。而就在拍摄的过程中,对上述这桩公案有了新的领悟。
月相2月相1是用手机拍摄的。用了长焦,静态摄影将三维立体变成二维,在构图中,月牙和树梢就仿佛处在同一平面,是“月在树梢”的古典意蕴。月相2仍然是手机,使用短焦,和肉眼所见基本一致,有明亮的一颗星伴月。
月相3月相3则是用了单发相机,快门设定为1/秒,这时候肉眼所视光洁平滑的月亮不见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环形山得以显现,完全没有了文学形象中的浪漫,更多的是以天文学中的天体形象展示。
月相4但这就是“真实”的月球吗?当快门设定为2秒的时候,所拍摄的月相4,月球被地球遮挡的部分显现出来。在天文学中,这部分叫做暗面,暗面部分会反射地球的光,但除非是观测条件极佳,再加上观测者裸眼视力超群,才有可能在初二、初三的时候能用肉眼观测到。即使这样,肉眼所见到的,和相机长时间曝光的效果也不一样。
月相5月相5,则是更改了白平衡模式,将月相4中的阴天模式换成白炽灯——雾霾干扰隐去,深蓝背景让天空显得更加深邃。
月相6月相6和月相5是同样的设置,只是增加了曝光时间,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暗星浮现出来。
同一个月亮,同样的地点和同一时间,拍摄设备的不同,以及相同设备下拍摄设置的不同,月亮所呈现的面貌截然不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管是初一还是十五,不是它运行位置是否处于地球的阴影之中,月亮都是那个几近圆形的天体。
月相7不管是在上弦月阶段,长时间曝光下显现出暗面,在长焦镜头下凹凸出表象;还是在满月时候洒下清辉,以及在下弦月阶段又以残缺之美发出幽暗之光,月亮都还是那个月亮。
一个40亿岁年龄的天体,以我们人类一生的时间作参照,这个时间段里它根本就没发生过变化——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月相,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相。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
在变的不是月亮,而是心。诚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