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之瑟①,奚②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③也。”
①瑟(sè):古乐器的一种,与古琴属同一类别。②奚:怎么能,为什么。③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人从门外进入内室,必然的路线是入门、升堂、入室,这样的路线在这里用来比类学习所达到的程度。
孔子说:“仲由弹瑟能弹出这样的音调,怎么能说是学在我的门下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说:“仲由的水平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言语的短处,也就是用耳朵听话的弊端,在这里已经彰显无遗了。门人用耳朵、而没有用心听孔子说子路的话,故而引出许多误会。
瑟是一种乐器,有易止难进的意义。《白虎通·礼乐篇》论五声八音说:“瑟者,啬也、闲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弹奏瑟,对人的心理、情态有很高的要求,也能陶冶训练人的情操。郭璞注《尔雅》说:“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邵晋涵《尔雅正义》引《礼图》说是二十七弦。
依古代建筑物的结构,人从外面进来,按流程分解开来,要经过入门、上台阶、登堂、入室的阶段,这里,孔子用这一过程来比喻学习由浅入深的阶段。
乐者德之和,孔门学问重视以乐调和身心,移风易俗。
本章背景就是以乐调伏子路的刚强之气,这基于前面章节中孔子发现子路“行行”之容。这是孔子的良苦用心,教学的心法。
《说苑·修文篇》、《孔子家语》等,都提及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孔子对他说:“弹瑟居然弹出这样的声音,怎么好意思说是出自我孔子的门下呢?”这话分量确实是有点重了。响鼓要用重锤敲,本来这样一句说给子路听,用来激发子路的话,听到了这句话的门人中却产生了意外的效果。门人并不能理解孔子的教法,以为这是孔子对子路的结论,风动草随,门人根据孔子的这句话就以为子路不入道,于是心中就对子路升起轻慢之情。不得已,孔子在另一个场合里又说:“子路虽然还没有进入我孔门之内室,但是已经升堂了。”这是指出子路的不足时,肯定子路的成绩,可见施教的不容易。
由这里的门人不敬子路,我们愈发能够理解前面章节中提到的,孔子惜颜回之死时说的“自吾有回,门人益亲”这句话的分量。
子路、子贡、子张、子夏等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往往此之所长,恰恰是彼之所短。孔子应用教学法时,讲究使教学对象首先达到悱、愤的状态,这就是教学前期对学员状态进行调整的教学准备,针对不同对象,往往采用不同的手法,嬉笑怒骂,皆是方法,而对于看热闹的其他旁观者,难免误起不敬之心,从而失亲于其人。
本章句也揭示了人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我们现代人仍然没有摆脱门人这样的心理,很多人都较少有自己理性的分析判断,往往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尤其是以权威人士的意见为意见,在得到意见之后,不加分析地拿出自己相应的态度。这一点在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传播学研究中同样是很重要的问题,组织中各种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要兼而顾之。领导者在人才使用中的用人心法,这里都有点化之用。现代所谓的专家权威,领导权威,市场中的消费行为导向,媒体作用下的公众心理导向等等,都是基于同样的人性人心基础。
孔子杏坛讲学图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