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简称“柳”,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重要中心城市。截至年,全市下辖5个区、3个县、代管2个自治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0万人,城镇人口.80万人,城镇化率为65.42%。年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当然柳州市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人物,他们一位是著名画家、一位是中科院院士。
第一位:汤漾
汤漾(—),男,生于广西柳州市,广西国画大师,著名画家,柳州画院创建人,柳州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西石涛艺术学会理事,曾任柳州市政协第七、八届常委,柳州市海外联谊会理事,广西工艺美术校校长、顾问,广西书画院院士。年4月29日,医院,享年74岁。汤漾天资很好,勤于问学,广交朋友,晚年的汤漾,笔头所指,处处直呈生命,了然于性情。那些重笔头的山水、花鸟,与其早期的清雅文气判若两样,真仿佛可见到朱屹瞻的生涩干拙、来楚生的爽朗利落,那种大山水中的笔墨,充满疾风动草的张力。
年,考广西艺术学院落第。年,娶关潭妮为妻,据《柳州志》载:关氏祖父关铁弇、父关伯安擅魏碑,属家传。5月,进柳州拖拉机厂当学徒。工作期间曾进行多项工艺及刀具改革,提高工效数倍。同时,负责宣传并自习油画,组织工人美术组开展创作及研习活动。年,陪同来柳采风的中国著名版画家李平凡先生赴郊外和鹧鸪江园艺场、都乐岩等地考察,李先生于下榻的“柳州饭店”亲手绘制画碟两只相赠留念(年将此画碟一对义捐柳州市博物馆珍藏)。年,参加广西人民出版社文艺创作培训班美术组,甘武炎先生任班主任,涂克先生授课。年,由军管市革委主任赵凌云签字下文调柳州市文化馆美术组工作(以工代干),负责完成柳州饭店新建八号楼的书画作品布置任务,以备接待陈永贵副总理。
他的作品清新流畅、浑厚多变、古朴雅致。曾于南宁、西宁、上海、香港、台北、日本东京举办个展或联展。年率团出访日本,作品在日本、泰国、美、德、法、俄罗斯、波兰等国广为流传,并收入《中青年花鸟画家作品选》、《桂林山水新作选》、《中国当代花鸟画大观》等画册,出版有《汤漾花卉集》、《汤漾作品选》、《汤漾花卉选》。在中国广西-日本京都书画院一、二届联展、第三届中国当代花鸟画邀请展、首届中国当代山水画邀请展、日本“SBS”第十一届学园祭画展等国内外画展中,均有作品参展。
另外,在《文汇报》、《新闻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花鸟画》、《广西美术》、《广西文学》、《书与画》、《广西政协报》等近二十多家报刊杂志专文介绍作品及文章,作品被青海省、连云港市、桂林市博物馆及周恩来总理缩纪念馆、郭沫若、沈钧儒、萧红、李可染、施耐庵等名人纪念馆、宾馆和有关学术部门所珍藏。辞条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第二位:莫宣学
莫宣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岩石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年12月生于广西柳州融水。年,莫宣学报考了南京地质学校(年已并入东南大学),接受了较系统和严格的地质勘探专业训练。年,莫宣学保送进入北京地质学院学习。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留校任教。-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至今任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在岩浆热力学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创新性实验研究,首次提出计算任意压力下岩浆氧逸度的公式、含Fe2O3硅酸盐熔体密度预测模型及不同类型岩浆的P-T-αsio2-fO2关系图解,为建立岩浆演化综合热力学模型发挥了关键作用。长期研究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作用,应用“岩石探针”的思路与方法,在揭示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青藏高原巨厚陆壳成因与增厚机制、深部壳幔物质运移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新成果。为了国家对矿产的急需。
莫宣学教授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第一、二作者论著篇/部。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70篇/部;SCI论文58篇,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17篇、第二作者15篇;被SCI检索刊物他引次,其中第一作者及第二作者论文分别被他引次、次;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他引次,其中第一及通讯作者次。主持完成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报告12部。近两年以第一和通讯作者新发表SCI检索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被SCI他引从次增加到次。
年10月22日,应中科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莫宣学院士到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讲学。作为“涂光炽讲坛”系列讲座第一讲,莫宣学作了题为“岩浆作用与青藏高原演化”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广州地化所所长徐义刚主持,矿物学与成矿学以及其他实验室的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莫宣学回顾了自己近四十年来进藏开展科研工作的经历,从岩石探针的基本研究方法展开,系统介绍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限、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拆沉、岩浆混合及地幔流动等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成矿规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