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前街出发,沿着皮市街往北寺塔走,绝对不会迷路,因为塔“太高”了,很容易矫正方向。北寺塔就是报恩寺塔,北寺塔就在报恩寺里。
北塔报恩寺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庙,见证了苏州多年的荣辱兴衰。因为寺庙位于苏州古城内北部区域,当地老百姓就习惯地称之为北寺了。报恩寺塔相传是孙权为他母亲所建,以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据唐陆广微《吴地记》:“通元寺,吴大帝孙权(母)吴夫人舍宅置。”吴夫人的宅第,起先叫作通元(玄)寺,后来改作报恩寺,虽然历经战乱,但香火一直不息,是苏州的名蓝原刹。北寺塔的经历非常坎坷:始建于三国时期,最原始的样子早已在战火中被毁去;南朝时,僧人正慧和尚重建了它,并且增高至十一层,但很快又在战争中被焚毁;北宋时,又被重建为九层;南宋建炎四年(),靖康之耻后金兵南下,塔、寺又一同毁于铁骑之下,23年后才得以重建;现塔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南宋绍定二年()的《平江图》碑上就有此塔的标识;明朝时高塔又被天雷击中,宝塔连同大殿多被焚毁;清朝时,几经战火,又被打为一片废墟,直到清末才得以重修,但塔身已然是面目全非了。这座八面九级楼阁式砖木建筑,高76米,比“世界第一木塔”释迦塔还高出了近九米,不愧为“吴中第一古刹”。一至六层的砖结构还是宋时原物,七层以上为明代所修,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古塔。塔的底层供奉着七尊佛像,每一尊佛像的神态都各不相同,据说顺时针绕塔走上三圈能够祈福。善男信女们的美好愿望。如今苏州越来越高,但在古城内北寺塔依然是唯一的制高点,按照保护规划苏州古城内建筑不能超过24米,大概也就是北寺塔三层的高度,所以拙政园也能始终借景北寺塔。
塔的正前方有个露天而建的弥勒佛像,东边有楠木观音殿、北面有七佛殿和藏经阁,东面还有个新建的园林“梅圃”,是黄石造景的仿古典园林,俨然就是苏州园林的缩影,以水面为主,水阁、亭子、石桥等配置有致,园景清幽。
清释大珉《雨后登塔》一诗赞曰:
魏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
浅浅湖山归眼底,参差楼阁出林端。
烟开宝座瞻毫相,风动金铃响画栏。
最是雨余幽思远,绿茵遍野草漫漫。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