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发展 >> 正文 >> 正文

常识第十二期中国的帝王将相之隋唐时期

来源:风动 时间:2022/7/14

哈喽~各位小伙伴们~

今天是《日积月累学常识》的第十二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中国的帝王将相之隋唐时期

中国的帝王将相

隋唐时期

1.杨坚——建隋、开皇之治

1.隋朝开国皇帝为隋文帝杨坚,贡献为建立隋朝,其统治时期为盛世,称之为开皇之治

(考点)。

2.总结:各朝各代的盛世为常见考点。

盛世:

(1)西周时期:成康之治。周公东征后天下太平,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时期为成康之治。

(2)西汉时期:

①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

②汉武盛世:刘彻。

③昭宣中兴:

a汉昭帝为刘弗陵,其母亲为钩弋夫人,汉武帝将皇位给幼子刘弗陵,但其母亲很悲惨,因为汉武帝认为子幼母壮,天下必乱,故令子杀母(钩弋夫人)。

b汉宣帝为刘洵,卫子夫之子为刘据(巫蛊之祸),刘据为当时太子,后含冤自杀,最终皇位被其孙刘洵继承。刘洵在整个西汉王朝评价很高,统治时期西汉的国力很强盛,则将汉昭帝和汉宣帝合称为昭宣中兴,掌握昭宣中兴为西汉时期即可。

(3)东汉时期:

①光武中兴:刘秀。

②明章之治:

a汉明帝为刘庄,为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孩子,刘庄统治时期很强盛。

b汉明帝另外的贡献:求佛典,将其放在白马寺中(第一座官办寺庙),虽然佛教在西汉末年已经传到中国,但从官方看,第一座官办寺庙为白马寺。

c汉章帝为刘炟,也是比较不错的皇帝。

(4)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史称孝文中兴。

(5)隋唐:杨坚开皇之治。

(6)唐朝:

①贞观之治:李世民。

②永徽之治:永徽指李治,大唐的版图在李治统治时期最大。

③武周之治:武周指武则天。

④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7)北宋:赵匡胤建隆之治。

(8)明朝:

①洪武之治:朱元璋。

②永乐盛世:朱棣。

③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9)清朝: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10)考法:

a排序,给出盛世排出先后关系。

b知道盛世对应的朝代,如问文景之治要知道为西汉时期。

2.杨广——开科举、修运河

1.常考杨广的贡献:开科举;修运河。

2.开科举:隋炀帝杨广正式设立进士科,中国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修运河:传说杨广为了看琼花,挖一条运河坐船去扬州看琼花。

4.客观评价:杨广做了很多事,苦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修运河,虽然当时苦了老百姓,但为后人造福。

5.运河为常见考点,有很多诗句描写运河。如《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即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运河,但运河现在依然很通畅,若没有当年杨广坐船去看琼花的事,其功绩可以与大禹相比。

6.杨广结局:被大奸臣宇文化及缢死。

3.李渊——建唐

4.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

李世民统治时期很强盛,其他各族称之为天可汗,常见考点为玄武门之变和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当时有很多军功,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认为李世民军功多将来可能继承皇位,故双方开始斗争,建成密谋杀李世民,但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于是进行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看儿子不行,则立李世民为太子,后来传位,李渊当太上皇。

(2)贞观之治:李世民杀了兄长登上皇位,但其为好皇帝,开启了贞观之治,其手下有很多文臣武将,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武将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知道贞观之治对应李世民,为唐朝时期即可。

5.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其名言,魏征是以直言敢谏闻名的大臣,经常当面指出李世民过错,但李世民十分尊敬魏征,后来魏征死后,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魏征即可。

6.秦琼、尉迟恭——门神

秦琼、尉迟恭——门神:

(1)为著名武将,考试常考习俗,即他们后来被封为门神。来源:中国最古老的门神为神荼和郁垒,古音为“shenshu”“yulv”,在神话中,认为其管各种鬼怪、邪物,于是就将二人作为门神。后来李世民总是做梦(一生杀戮很多),尤其常梦见李元吉、李建成带着鬼怪来报仇,于是带着秦琼、尉迟恭站在门口,很有效,但李世民认为经常让秦琼、尉迟恭站在门口会很累,后来就将其画像画下来贴在门上,后来即将其作为门神。

7.程咬金——“莽汉”

程咬金——“莽汉”(文学形象):

(1)历史上叫程知节,历史上为猛将,也是一名名将,后经过文学描写成为一名“莽汉”形象。

(2)常考莽汉的人物,历史上著名的“莽汉”:张飞、程咬金、李逵、牛皋。考其排序,张飞为三国时期人物、程咬金为唐朝时期人物(隋朝演义)、李逵为北宋末年人物(水泊梁山)、牛皋为南宋时期人物(与岳飞一起,《岳飞传》中有一句话“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许褚为三国的名将,在曹操阵营,许褚裸衣斗马超,虎痴将军许褚。

8.薛仁贵——灭高句丽、大破突厥、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瞒天过海

薛仁贵:大唐王朝名将,曾经灭过多处强敌,如高句丽等,较为著名的典故:

(1)三箭定天山:铁勒族入侵,来到天山,薛仁贵连射三箭,射死对方三名将领,对方打乱,最后全胜。

(2)脱帽退万敌:突厥入侵,其之前被薛仁贵打败过,后来有消息传出薛仁贵死了,于是突厥就入侵,但薛仁贵又去了,然后突厥问面前人是谁,其说自己为薛仁贵,突厥说薛仁贵死了,薛仁贵说自己没有死,并脱了帽子,对方看到后被吓住,然后撤兵。

(3)瞒天过海:太宗皇帝远征高丽要过海,此时太宗害怕,然后有人对其说请其到家里饮酒,太宗跟其一起去,发现对方家里屋子用帷幔围起来了,喝到一半发现帷幔在动,于是发现是船在海上航行,于是知道此人为薛仁贵假扮。即太宗害怕过海,薛仁贵用计谋将其骗过海。知道瞒天过海是薛仁贵即可。

9.玄奘——西行印度、大唐西域记

玄奘:

(1)贡献西行印度取经,回来后写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历史上玄奘是偷渡出去的。回来将经文放在大雁塔中(西安)。大雁塔中的匾为“大遍觉堂”,“遍觉”即什么都知晓。

(2)唐朝有名的和尚:僧一行(天文,编写《大衍历》、手测子午线长度);鉴真(东渡日本,六次东渡终得成功);怀素(书法,草书二圣为张旭和怀素);惠(慧)能(著作《六祖坛经》,名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2.宋朝的佛印——苏轼

10.武则天——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举行殿试、开创武举、无字碑

武则天:武则天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虽然中国历史上掌握大权的女皇帝有吕后、慈禧等,但这些女性都没有称帝,真正称帝的正统女皇帝为武则天。

(1)举行殿试、开创武举:科举制度。

(2)无字碑:武则天死后以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李治的碑写了很多碑文,但武则天的碑没有字,普遍传说为武则天认为其行为在当时格格不入,千秋功罪,供后人评说,无字碑在陕西乾陵。

1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

狄仁杰:

(1)非常有名的名臣,非常受武则天尊敬,被称之为国老。狄仁杰死后武则天十分痛心,说“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2)典故:桃李满天下,即门生众多。其中张柬之非常著名,其领士兵兵谏,逼迫武则天将皇位重新传给李家后人。

12.李隆基——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李隆基:

(1)即唐玄宗,也叫唐明皇。其一开始是好皇帝,结束了当时混乱的朝政,因为武则天死之后朝政各种阴谋、政变,大唐王朝的女性很活跃,陆续出现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李隆基将这些逐一铲除(先是韦后和安乐公主,之后为太平公主),最后掌握权力,结束大唐王朝当时混乱的政变局面。

(2)李隆基励精图治史称开元盛世,到晚年宠幸杨贵妃(杨玉环),如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当时产荔枝的地方离西安很远,数千里地让快马加鞭送荔枝,后来任用奸臣直接导致安史之乱,最后在马嵬坡,士兵哗变,最后逼迫其缢死杨贵妃。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失掉民心,于是其儿子继位,李隆基成为太上皇,但其留念杨贵妃,就命人去马嵬坡找杨贵妃的尸体想要亲葬,后来手下回来报“肌肤已坏,香囊犹在”,于是李隆基拿着香囊睹物思人、郁郁寡欢,之后没多久就死了。

思维导图

习题练习

1.(-山西)下列历史事件与人物搭配正确的是()。A.锦帆未落干戈起——隋炀帝

B.烽火四起戏诸侯——周宣王C.一骑红尘妃子笑——唐睿宗D.车同轨,书同文——周武王

1.本题可以直接做,或者用排除法。先看排除法。B项错误: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C项错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对应唐玄宗。D项错误:对应秦始皇。A项正确:“锦帆”即知道需要坐船,隋炀帝开运河,坐船去看琼花。周宣王:周厉王之子,国人暴动。唐睿宗:李旦,李隆基之父。

2.(-新疆兵团)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终年82岁)的皇帝之一。“她”指的是()。

A.慈禧B.吕雉C.萧绰D.武则天

2.D项正确:正统女皇帝——武则天。C项错误:萧绰另一个称呼是萧燕燕,即萧太后,考点——澶渊之盟。北宋为宋真宗,辽是萧太后,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即澶渊之盟。

3.(-山东)关于这幅图中的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曾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B.曾在古印度学习佛教圣典

C.大雁塔用于安置他所带回的佛经

D.《大唐西域记》是由其口述、弟子记录的游记

3.选非题。本题可以通过分析选项作答。A项错误:鉴真东渡日本。B、C、D项正确:都是玄奘的成就。玄奘负笈图,“笈”为书箱,即玄奘背着书箱去取经。单选题为1-3排布,只能选择不同的一项。

4.(-吉林甲级)“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

A.黄河B.大运河C.淮河D.渭河

4.B项正确:“河”联想到京杭大运河。

5.(-山东)下列人物和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A.霍去病——封狼居胥

B.祖逖——闻鸡起舞C.韩信——瞒天过海D.晋文公——退避三舍

5.选非题。A项正确:封狼居胥是霍去病最常考的考点。C项错误:薛仁贵瞒天过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