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前景 >> 正文 >> 正文

六祖坛经宣诏品怎样才能领悟至高的佛理

来源:风动 时间:2023/10/8

《六祖坛经》全称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其中“六祖大师”指的是惠能,因为他是中国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所以被称为六祖;“坛”是指众人为了迎请惠能到韶州大梵寺说法,就封土为坛,供惠能说法。《六祖坛经》就是惠能的弟子法海记录惠能在大梵寺的说法编集而成。

惠能(公元~年),俗姓卢,今河北范阳人。他幼年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很是清苦。相传惠能并不识字,只是在一次砍柴的时候听到佛门弟子诵念《金刚经》,突然有所感悟,于是他前去参拜禅宗五祖弘忍,因为一句“佛性无南北”而得到弘忍的赏识。后因为“明台本无物”而击败神秀,成为禅宗第六代传人;后为避免神秀的追杀而逃亡南方,因“幡动风动”的争论而名扬天下。

在中国佛教史上,惠能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了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论,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修行方法,并创造了适合中国佛教的简易法门,是中国佛教的重大改革。在惠能以前,虽然已经有了禅宗组织的萌芽,但思想体系尚不完善,本质上只是印度佛学思想的翻版,只能说是禅学,是众多禅学思想中的其中一家,影响相对较小。惠能在南方传法的过程中,对达摩以来的禅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惠能也因此被称为禅宗理论的确立者和集大成者。惠能去世后,其后代弟子根据他的言行语录,将其编成《六祖坛经》,此经也成为了除释迦牟尼语录以外唯一被称作“经”的禅师著作,确立了禅宗立宗的理论基础。

目前,《六祖坛经》主要有四个版本,分别是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古本、宗宝本。

敦煌本,是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六祖坛经》手抄本,全称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共计1卷,被认为是最古老的版本。

惠昕本,又称宋本,由于此本是日本学者在日本京都的兴盛寺发现,所以又名兴盛寺本。

曹溪古本,又称契嵩本,全称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收藏于明代《嘉兴藏》。

宗宝本,又称流布本,是元代僧人宗宝汇集诸多版本而成,由于此本比敦煌本字数多出一倍,因而广受争议。在《六祖坛经》的诸多版本中,宗宝本是流传最广的版本。与其他版本相比,宗宝本增加了惠能弟子与惠能的问答部分,集中反映了惠能的禅学造诣,对认识和理解禅宗很有帮助,所以流通很广,这也是本专栏采用的版本。

《六祖坛经》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是禅宗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六祖坛经》中,惠能提出“见性成佛”、“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思想,意思是每个人的本性都是清净的,只要明见自己的本性,即能成佛,这与《涅槃经》中“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理论一脉相承。另外,在明心见性方面,《六祖坛经》阐发了顿悟说,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意思是在学佛过程中不是必须渐次修行,只要参悟到佛学的真谛,就可以突然达到觉悟的境界。这种顿悟的学说在佛教中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中国的哲学思想都有启迪。

此外,在修行实践方面,《六祖坛经》提出了“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修行法门,指出如要成就佛果,就要破除虚妄和执著,无心于外物,一心修行,才能明见本性,得到解脱,由凡转圣。

在禅宗发展史上,《六祖坛经》被认定为禅宗正式形成的标志,此经不但完整地介绍了惠能的禅宗思想,还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因为《六祖坛经》,惠能也被誉为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惠能去世后,其弟子继承了他的禅法,到各地去广传南宗法门。晚唐、五代时,禅宗形成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个门派,虽然它们禅风各有特色,但各禅系都是以《坛经》为归止。元代僧人德异曾说到:“一门深入,五派同源,历遍炉锤,规模广大,原其五家纲要,尽出《坛经》”,正因为五派都以《坛经》为指导,积极在实践中贯彻惠能的禅学理论,惠能的禅法得才以发扬光大,其创立的南宗也成为了禅门的正宗。

即使在佛教诸多经典中,《六祖坛经》也被评为无上的宝典,这是中国僧人的著作中唯一被称为“经”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界承前启后的著作。在近代,国学大师钱穆更将《六祖坛经》与《论语》、《孟子》并称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

此外,《坛经》中蕴含的禅法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庄思想有共通之处,迎合了中国文人的需要,中国古代很多哲学家,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都曾从禅宗中汲取营养,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谭嗣同等也曾以禅宗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

“宣诏品”第九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十五日,太后武则天和唐中宗颁发诏书:“朕曾经迎请嵩山慧安和玉泉寺神秀两位禅师入宫廷,虔诚供养。在日理万机之余,时时与两位禅师研究讨论佛法。两位禅师十分谦虚,力荐贤能,说:‘南方韶州有位惠能禅师,曾秘密领受了弘忍大师的衣钵教法,传佛心印。可以向他请教,以释疑解难。’现在派遣宫中内侍薛简,带诏书前往迎请。希望禅师以慈悲为念,迅速随内侍薛简赶赴京城。”惠能大师接到诏书以后,呈上表章,以身有疾病谢辞,并表示愿意终老于山林之间。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