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画比较有了解的人,一定都听过“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句话,那么这句指的是什么,又与中国古代的哪位画家有关呢?就让中艺汇小编为您解开迷惑。
其实,“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句话是由宋代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提出的,用以概括北齐曹仲达和唐代吴道子开创的,宗教美术样式中两种衣纹的表现方式。其中,“曹衣出水”出现的时间更早,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在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由于小编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画圣吴道子,这里也就不再赘述。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曹仲达以及这两种绘画风格。
曹仲达是中国南北朝北齐的著名少数民族画家,有文献记载他是中亚曹国人,供职于东魏、北齐甚至隋唐,在北齐享有盛名。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他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像风格被称为“曹家样”,对佛教绘画及雕塑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郭若虚称其为“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由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曹衣出水”应是表现佛造像仿佛身着轻薄而十分贴体的衣服,通过对多而稠密衣纹线条的描绘则很好地表现出了水湿衣的效果。遗憾的是,如今并没有发现确定为“曹衣出水”风格的佛造像。
“吴带当风”是由唐朝的画圣吴道子所创造的绘画风格,与“曹衣出水”相比,更具有本土化特征,这也说明了佛教逐渐融入中国社会,与本土宗教相结合。在衣纹的描绘中更多地展示的是中国士人所着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郭若虚在论述吴道子的画风时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根据吴道子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吴带当风”是用兰叶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飞动的袍袖飘带。使造像或绘画中的人物形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
虽然这两种风格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它们都对后世的雕塑和绘画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赞同中艺汇小编的给小编一个赞哦!感谢不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