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资源 >> 正文 >> 正文

李凯军30载坚守30载磨炼铸就大国工匠

来源:风动 时间:2023/4/29

精益求精,匠心筑梦。30年坚持,30年磨炼,30年钻研,一汽铸造公司产品技术部模具制造车间装配钳工班班长李凯军,用精湛技艺为企业创造品牌、赢得声誉、创造价值的精彩人生。

中华技能大奖得主、吉林省首位工人高级专家、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首个工人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工匠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提到满满的荣誉,无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近五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共计完成了国内外各种复杂模具余套,总产值达6.1亿元其中改进项目余项,节创价值多万元,了多项国内压铸模具制造的空白。

坚韧的意志练就了一身本领

年,从一汽技工学校毕业的李凯军来到铸造模具设备厂,模具钳工一干就是30年,多年来的勤学苦练,刻苦专研让他的技能水平达到了让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一次他赴无锡做技能表演,他用手工方法,把一个圆球锉削成一个正十二面体,制件属立体加工,空间基准难找,定位测量困难,机械和数控设备都无法加工出来,但经过他锉削抛光后,最后加工出来的这个正十二面体,尺寸精度达到0.01毫米(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所有相邻面的夹角误差不超过1分,粗糙度达到0.2以上(像镜面一样),当他表演后,在场的所有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发出惊叹声。

又一次在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的节目中,他手持风动工具在生鸡蛋上刻出“自主创新”四个字,鸡蛋皮被刻掉,里面的薄膜丝毫没有破坏。他的每件作品都使业内人士为之折服,

多年来,他凭着过硬的本领,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赛,在长春市职业技能竞赛上他勇夺钳工组第一名后。他又代表长春市参加了首届中国沈阳国际技能交流会。竞赛的题目是从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题库选出,整个组合件有上百个尺寸、八十多个配合面。最后整个赛场名来自国内外的选手,在这次大赛上,他夺得了钳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全国技术能手。

精湛的技艺创出了一个品牌

奥迪A4的发动机点火线圈支架模具,是铸模厂走出计划经济体制进入市场经济后,在社会上承揽的第一套模具。可在全国找了许多模具厂家,都没人敢接这个棘手的活。经多方打听,知道一汽李凯军的压铸模具活干得非常漂亮,厂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他。制造过程中,厂家不放心一遍遍地前来查看,李凯军凭借高超技能和精湛技艺,让厂家人员看得心服口服,连连说:“这套模具我们另加一万元,以后我们的活,还让这个小伙子干。”凭借李凯军的绝活打开了一个新的市场,陆续签订了多万元的订单。

在年他又接到了一套国内最大、最复杂压铸模具之一的制造任务,这套模具总重量33.5吨,共有斜抽、直抽、齿条抽共8个抽芯,产品是一个重型车的变速箱中壳,而且工期短、质量要求高,为了干好这套模具他开动脑筋,采用了如重心偏移吊装法、反向研配法、起吊优化法等十多种改进手段,带领5个徒弟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厂里整修地面时,他带领徒弟来到厂里加班把工件推到厂房外面去打磨、抛光;在没有起吊设备的情况下就由两个人用杠子扛着滑块来研配模具;装配现场粉尘且温度达了39摄氏度,几天下来李凯军的后背上起了一层大水泡,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了4天直到最终将这套模具圆满完成,医院。这套模具所的压铸件在上海模具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模具制造和采购商接踵而来,正是这套模具的完成标志着一汽压铸模的制造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李凯军已经成为了一汽铸造模具厂拼抢压铸模具市场的一个品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执着的追求打造了一种理念

对产品精益求精,对质量一丝不苟,这是李凯军的工作原则,这个信念伴随着他已经走过了职业生涯的30个寒暑。大家这样评价李凯军,他最大的优点是做事认真,缺点则是做事太认真,对李凯军来说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做任何事,只要有一分的希望,那么我都要做百分的努力”。对一般的人来说很难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件事,但是对李凯军来说他不仅做到了,而且他在实现突破自我的同时,还常常承受着外界的不理解和个别领导的质疑甚至是指责的巨大压力。

年初,厂里将出口加拿大的油底壳压铸模具交给了他,这套关系着一汽乃至我国制造业声誉。外国专家说:“我们在中国国内考察了一圈,决定来你们厂试一试,如果干好了我们还有很多,如果完成不了我们就再也不会到中国来干模具了。”在这种重压下,他下定决心要用精品模具来抓住外国用户的心,要为一汽争光,更要为国家争气,这套出口模具即将完成,在处理一个质量问题时,李凯军的处理方法是:要从头排查、从根本上解决,与主管领导为了保证工期简单处理一下即可的意见有所分歧,坚持己见可以消除隐患保证质量,但是那样就会引起领导对自己的不满,最后他顶住了压力,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24小时将这套模具出色的完成,并得到外国专家的高度评价。外国厂商在提高了模具价格的情况下,又订购了6套共计多万元的模具。

博大的胸怀营造了比学赶追的氛围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一句流传在民间的俗语,但在李凯军那里,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情况,师傅毫无保留地教,徒弟不遗余力地学,师傅对徒弟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由他牵头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示范型工作室。

李凯军非常重视对青年技工的培养,他现任长春市高技能人才指导师、高技能人才传承师、又承担了多所职业院校的特聘专家讲师,他经常受到全国各层面的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励志、创新、育人及管理方面的讲座,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社会各界人士20余万人亲耳聆听过他的讲座,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很多同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了目标。

李凯军正是凭着他学知练技刻苦钻研的钻劲、精益求精干精品的韧劲、创新改进攻难关的闯劲、立足钳台奉献汗水的拼劲,展现了当代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工人的特点,不愧为当今操作领域高技能拔尖人才的杰出代表。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姚婉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