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资源 >> 正文 >> 正文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命运

来源:风动 时间:2023/7/25

《红楼梦》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剧为最高主题的小说作品。

其塑造的金陵十二钗成为经典的艺术群像,在世界文学史上站成一道靓丽风景,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

金陵十二钗

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中,警幻仙姑把贾宝玉带到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处,原文写道:

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有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所以说:金陵城大,女子众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入选的。

因此,金陵十二钗入选的标准有三个:

一是:“彼家”,就是这些女子都是贾府家里的女子。

二是:“择其善者”,即聪俊灵秀,正邪两赋而来的上、中、下三等才女。

三是:“薄命”,薄命的意思就是,这些入正册的女子,生来命运不好,福分不大,自古红颜多薄命。

那么,这金陵十二钗中的女子命运如何呢?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相对应的判词及曲子就一目了然了。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是对贾府十二位冠首女子终身命运的描述,各首判词用隐晦的诗句提前暗示了他们的命运,更是照应了文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女性悲剧,因此,才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警幻仙姑

在《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中,警幻仙姑带着宝玉来到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处,贾宝玉取了“金陵十二钗正册”来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有四句言词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此判词是《钗黛合一》

林黛玉和薛宝钗

“玉带林中挂”则是指林黛玉了,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她的父亲是林如海,这林家的祖宗辈曾袭过列侯,到了林如海这一辈,已经是五世了,因为世袭爵位不能超过三世,又因为隆恩圣德,林家一直以来尽职敬业,于是额外加恩,到了林如海爸爸这里,又袭了一代。所以,到了林如海这一辈,只有考取功名,科第出身才行。

林如海

因此,这林家也算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了,可惜的是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儿子,可偏偏在去年就死了,奈何他命中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的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林黛玉

这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因林家无子,故而父母对她爱如珍宝,又因母亲早亡,姥姥史老太君十分疼爱这外孙女,于是,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姥姥贾母和舅表兄贾宝玉同住,后来,父亲林如海又去世了,从此常住于贾府,贾母等人待他极好,在舅表姐贾元春省亲后,从此林黛玉入住了大观园的潇湘馆,后来在大观园创办诗社,别号“潇湘妃子”。

林黛玉

说起这金陵十二钗女子,那一定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在古代的审美中,女子要病态美,男子要女态美。

所以,在第三回中,是这样形容林黛玉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ye)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可见她生的倾国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因而她也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更不屑于仕途经济,可是,无奈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受尽了“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

最后在贾宝玉与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也有一些红学家说林黛玉是投湖自杀一说,还有说上吊自杀)。

林黛玉

无论是怎么个凄美的离去,在红楼梦的主线中,曹雪芹是非常善于写乐中悲的,她与宝玉的爱情是前世之姻,今世之缘,在《枉凝眉》里说他们两个,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因而,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德,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来偿还于他。

因此,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埋下了悲剧的基调。

在林黛玉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毒杀,至此,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座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被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贾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林黛玉泪尽而逝。当时守在身边的仅有紫鹃、探春、李纨三人,“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描绘出“冷月葬诗魂”的实景。

黛玉葬花

林黛玉之死的伏笔在刘姥姥所讲的故事里,说这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原著写林黛玉的死因、年龄与若玉小姐相合,场景与中秋诗“冷月葬诗魂”相合。

反观林黛玉的一生,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薛宝钗

而“金簪雪里埋”的薛宝钗,出生在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薛宝钗之祖曾任执掌天子诏令与皇宫财政的紫薇舍人,这里的紫薇舍人是什么职位呢?紫薇舍人是中书舍人的别称,在唐玄宗开元元年(年),取天文“紫薇垣(yuan)之意”,改中书省为“紫薇省”,无论是中书省或者是紫薇省在唐代位居正第五品上阶,在开元五年(年),恢复中书省,但紫薇舍人的称呼沿用了下来。因此薛家颇受皇恩,领国库帑银行商,与皇室关系密切,是亦政亦商的官僚大资本家族,既为世宦书香门第,又是豪门富贵之家

那是相当的有钱,怎么形容钱多呢?

在第四回,因薛蟠制造出了人命案子,这时的贾雨村想治薛蟠的罪,而站在一旁的门子,对贾雨村使了个眼色,这贾雨村也心生疑惑,觉得不对劲,只得停了手,即时退堂,走到了密室之中。

贾雨村和门子

门子忙上前请安,和贾雨村套过近乎之后,说:老爷即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

这“护官符”什么意思呢?是官员私底下收藏起来的一张名单,上面写的是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族名宦之家。这护官符直接揭露了封建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明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首的封建官僚的锦绣富贵,是无数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血汗和生命所换来的。

而此时的贾雨村还不知道什么是“护官符”,于是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贾雨村,贾雨村一看,这可了不得,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而这薛家有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你想想吧,珍珠都和土一样遍地都是了,金子都和铁一个价钱了,可见,薛家的钱财之多,巨富无比。

薛宝钗与林黛玉

正因生活在这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薛宝钗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心思缜密,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

人有旦夕祸福,由于父亲的早亡,薛蟠的不务正业,随后薛家生意日渐惨淡,大不如前。

于是宝钗进京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的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再加上探访亲友,这才暂住于贾府,人家薛家在京都中原本是有房宅的,怎奈这贾母王夫人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和母兄便以姨娘亲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与金陵十二钗其他女孩们生活在一起,再到后来的元妃省亲,遵照旨意,入住大观园中一处叫蘅芜苑的住所。

在这座大观园中,有薛姨妈、王夫人、薛宝钗、莺儿等人共同谋划的“金玉良缘“计划徐徐渐进的开始了,此时的薛宝钗在家养病,贾宝玉送贾母回家后转去薛宝钗闺房探望。两人探讨了彼此身上所佩戴的物件。薛宝钗身边的丫鬟莺儿笑道宝二爷宝玉上的字和姑娘的正好是一对:宝钗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戴之玉上所錾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为金玉姻缘。

而“金玉良缘“的闹剧也在贾宝玉假寐的喊骂之中,不攻自破。

贾宝玉与薛宝钗

薛宝钗的结局也是争议颇多,因红楼梦八十回后的章回失传,在脂评本中: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但贾府没落后,贾宝玉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林妹妹的哀悼中,又无法忍受“转眼乞丐人皆谤”的生活,十分绝望和痛苦。而宝钗很爱宝玉,但仍无法与宝玉相知相爱,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宝玉婚后不久便离家出走,薛宝钗因独守空房,孤独地死去。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即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更因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都道是金玉良缘,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里是子靖书斋,下期继续讲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贾元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