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继坛经行由品之后的新一品。此品是记载坛经公案的记录,特点是篇幅短小、哲理意味深长。主要记载禅宗祖师为他人解惑的故事叙述事迹,在鄙人分享过程中有相当部分保持禅宗思想本意,为了更好的理解会夹杂其他的感悟。望各位读者理性阅读、不喜勿怪。
故事背景六祖慧能继承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从黄梅县(现今湖北省)隐居于怀集县与四会县(现广东与广西)之间长达十五年之久,期间潜心修行!
坛经原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至广州法兴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印宗延至上席,徽诘奥义,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
曰: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慧能答曰:不敢当!
原文释义有一天,慧能心想不能再继续躲藏,应当弘扬F法了。于是他走到了当时广州法兴寺,这时法兴寺的主持印宗法师正在给寺中弟子讲解《涅槃经》,恰在此时却起风了,寺中的风幡也开始随风飘摆。这时,一僧者开口说到是风动,另一僧者说到是幡动,众人在风动与幡动二者之间争论不已,慧能在人群中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了’。众人听到后大吃一惊。
印宗法师从主位起身,向慧能请教的思想。行者应当不是普通人吧。久闻黄梅县弘忍大师的传人来到南方这边弘扬F法,莫非就是您吗?
慧能答曰:承让承让,正是我。
图片选自个人拍摄个人感悟一:究竟是风吹幡动还是风吹风动,这可以说是一个世纪难题。就好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没有风动怎么能判断出有幡动?所以说定然是风在动,这是一论;
没有幡动怎么能证明出风在动?所以说定然是幡在动,这是二论;
慧能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舍弃二者之论,直接说这是你们的心在动,这叫“破我执”因为一切外在的显见只不是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而已,正所谓万境由心造,心生万境。
二:有一首关于大诗人苏东坡的典故,记载与《东坡志林》中。话说苏东坡深受F家思想的影响,其本人也经常研习F经。他和一位名叫佛印的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隔着一条江各住一岸。苏东坡就作了一首偈语派书童送到江对岸的朋友佛印和尚鉴赏。这首偈语是这样写的: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图片选自个人拍摄思想,但是有形式上的‘总教’行为。然而,所有的‘总教’思想都融入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也就是儒道释。所谓的释其实也就是F学思想,只不过是中国化的佛学。禅宗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大为盛行,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F学思想经过长期与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渗透。
四:禅宗思想为F学思想在中国的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影响。当然,有必要说明下,禅宗思想的本质也是F学思想的支流,只不过是中国化的F学思想。中国传统思想向来强调生命实践的感受,也就是内心的生命情感。慧能中国化的F学使得普通大众、民间百姓都能够修行研习,而最终所有的一切思想、言论也终究都会回归人心的领悟,成为指导我们生活中的言行教规。这也正是慧能大师个人的伟大和卓越之处......
图片选自坛经封面待更新、、、
往期回顾六祖坛经之首席弟子的佛学思想坛经之五祖慧能篇坛经之大师之间的灵魂对话,完美诠释什么叫智慧坛经之六祖慧能遂启顿悟学派漫谈哲学之为什么女人不能相信男人婚后我养你的承诺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