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资源 >> 正文 >> 正文

风动石ldquo风动rdquo还

来源:风动 时间:2022/5/1

风动石是指位于山顶或山梁之上单独或叠垒在一起,抑或底部有垫石被支撑起来的巨石,看上去危乎高哉,摇摇欲坠,“风至而动”,故名“风动石”,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很常见,这是巨石遗迹的一个门类,不过对于这类巨石作为人类活动遗迹的专门讨论与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均未展开,其原因在于这类巨石一般被列入自然侵蚀的地质学门类中了。这种巨石现象是“风动”(自然现象)还是“心动”(人工行为)?目前对于这种风动石的记载和解释都是建立在两个极端之上:一方面是文献和地方神话传说中对这种巨石现象往往以各种迷信的说法来加以解释;而另一方面,现代学者们当然不相信这些神话传说,他们每每以各种“科学”的地质侵蚀说来解释这种巨石现象的普遍性,甚至在中学生的地理教育中便言之凿凿地称其为自然现象。然这两种解释犯了同样走极端的错误:地质侵蚀风化说只能解释部分海岸线附近或曾经为海水侵蚀,或冰川,或冻融,或泥石流作用地区的风动石,可是这种巨石现象太普遍了,尤其是那些看上去没有被水浸风蚀形成一定磨圆度的巨石,自然形成的解释便无法将这些各种各样情况下的风动石全部囊括在单一的海侵或冰川流水作用的自然形成说之中了。最重要的是风动石中做为人工行为的支石(即支撑在巨石下面的一块或数块垫石)这一普遍现象,是任何自然形成说都无法解释的。在讨论“风动”与“心动”之前,我们先来比较了解一下有关中外风动石的大致情况。

英格兰的风动石

风动石英文称“滚石”(rockingstone),“悬石”(hangingstone),“平衡石”(balancedrocks),也被称作“loganstone”或“logans”,其定义为一种精巧保持平衡但用很小的力量(甚或风吹)便能使其摇晃的巨石。最早在罗马时代,这种风动石就已见诸文字记载。罗马帝国的学者老普林尼(PlinytheElder)曾经提到在小亚细亚的Caria的Harpasa便有这种石头,这种石头可以用一个手指触动,而用全身的力量却又难以使其移动地方。公元2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地心说的创立者托勒密(ClaudiusPtolemaeus)也曾提到称作Gygonian的风动石,宣称这种石头用一柄水仙花的茎便可触之摇晃,却不能为任何其它力量所移动。

苏格兰是风动石分布最集中和最著名的地方,同时也是有关风动石传说和文献记载最多的地方,所以世界范围风动石的讨论中,我们主要以苏格兰的风动石为例来进行。苏格兰语中这种风动石被称作“clach-bràth”,意思是举行露天审判的标志地点,所以clach-bràth有时被认为是审判石。古代人在风动石附近举行审判,就是要利用这种摇摇欲坠的石头来裁决有罪还是清白。

单词“logan”可能源自单词“log”,后者在英国方言中也是石头的意思。事实上在大不列颠的某些地区风动石也被称为“loggingstone”,单词“log”也许还与丹麦语“logre”有关,后者的意思是“摇尾巴”。还有些人认为“logan”一词来自英国Cornish人方言的表达方式,形容醉酒人的摇摇晃晃。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亚省(Galicia),这种石头被称为“pedrasdeabalar”,也是摇晃的意思。在苏格兰小岛Iona的方言中,这种石头称作naclachan-bràth,往往位于墓地、草原路口,故有人认为是与墓葬相关的碑石或支石。

世界上最著名的风动石集中地是苏格兰西南部的爱尔夏(Ayrshire)和康维尔(Cornwall)等郡。从地貌景观上来看爱尔夏郡是一个风动石比较集中的地方。早在19世纪,英国的彼特森(JamesPaterson)便记述过爱尔夏郡的风动石,在一个称作Wallace的巨石旁边,有一个大约30吨的巨石被架在两个小基石上。在爱尔夏郡的南部,此类巨石被称作风动石(theLoganStone),巨石置于硬砂岩之上,单手触之可晃动。同样是在苏格兰的爱尔夏郡南部的Auchinleck教区,有两块竖立起来的巨石,高约3米,阔2米的方形石柱,风吹可动。此巨石被认为是古代苏格兰英雄的坟墓或德鲁伊教的纪念碑。

苏格兰南部阿兰岛(IsleofArran)的海岸上,亦座落着一块巨型风动石,指触可令其晃动。爱尔夏郡北部贝司(Beith)的卡夫山(CuffHill)上,风动石与德鲁伊教相联系,不过自19世纪曾经被人通过发掘想探究巨石风动的原因之后,该巨石便不再摇动了。

康维尔康斯坦丁辖区内被称作“TheTolmen”的风动石

17世纪英国历史学家EdmundGibson编著的《卡姆登的不列颠》(Camden’sBritannia)艺术中便提到威尔士彭布鲁克郡(Pembrokeshire)的风动石:这种风动石在圣·大卫海岸半英里长的岩石峭壁上均可见到。这些风动石看上去气势宏伟,粗狂古拙,犹如成百只的公牛群在奔腾。但这些风动石的平衡性后来于17世纪被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的士兵所破坏,克伦威尔认为这种邪教迷信会影响士兵的士气。

在康维尔的伯德明湿地(BodminMoor)有一处被称作“扭形奶酪”(Cheesewring)的风动石堆。由于石堆叠摞的奇特造型,在历史上屡屡见诸文献:“……一堆石头令人惊奇地悬空着,定然是自然之力,而非人为有意为之”(年);“‘扭形奶酪’石堆很可能是由于某种奇特的自然原因而形成的”();“这是个令人不可思议的石堆,但我不知道是自然之力还是人力使然”();“如果哪个人能在噩梦中梦见最奇怪的石堆,他所能梦见的定然是‘扭形奶酪’这样的石堆”()。由于其令人不可思议的堆垒方式,人们不仅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而且还绘以图画或拍成照片。通过这些绘画和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扭形奶酪”风动石在几百年间的变化,其间也包括了人们对风动石的态度。从最早的年的绘画到年的照片中,我们看到风动石本身变化不大,但从年和年的照片对比中我们发现,后者照片上多了一些支撑的石头。这显然是人们怕风动石倒塌,而在风动石的底部垫了一些石头做为加固之用。这一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人们显然不知道风动石的特征就在于“风动”的摇晃,而且它已经在这里摇晃了几千年。

康维尔伯德明湿地被称作“扭形奶酪”的不同时代的风动石绘图与照片

康维尔的康斯坦丁辖区内另一块被人们称其为“TheTolmen”的风动石。这块巨石最早于年由博尔莱斯(WilliamBorlase)医生描述和绘图,年由RichardTongue又重新加以描绘。他将其称为“巨大的蛋形石头,置放在两个自然岩体的顶部,所形成的空间可容一个人匍匐穿过”。根据博尔莱斯描述,沿着其西南轴测量,其长度在33英尺,其重量达吨。其上刻凿着凹穴与沟槽,博尔莱斯据此推测可能是德鲁伊教徒曾使用该石所致。他进一步推测该巨石可能曾经是竖立起来的,因为他认为“古人具有运送超重的能力,而我们现代人对这些超重的巨石却束手无策”。不过这块巨石于年毁于采矿。

木刻画中theLand’End地区的风动石,右图是描绘巨人建造风动石的情形

德鲁伊教的传说在英国广为流传,许多都与形状怪异的岩石形成与由来相关。十九世纪早期,鲁克(MajorRooke)曾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出版物《考古》(Archeologia)上撰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英格兰北部所谓德鲁伊教的巨石,其中有许多插图,其中许多巨石地点现在已毁。所以这篇文章的价值就在于保存了许多巨石遗址的资料,通过一些著名画家对风动石的描绘,使我们对于这些不复存在的巨石尚能窥见一斑,比如布莱特(JosephBlight)在博尔莱斯的德鲁伊人的基础上绘制的关于Land’End地区风动石的著名木刻画,描绘的是Cornish人的巨石如何被巨人所竖立。

英格兰南部康维尔的Land’sEnd半岛也是巨石遗迹或风动石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文献材料记述的最多和最完备的地方。自从19世纪中期铁路修建到此地后,这里明媚的阳光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画家和艺术家。这里数量众多的巨石遗迹被认为是凯尔特圣人进行演讲和雄辩的地方,作为18世纪以来英国古物学家的圣地,Land’sEnd至今依然是考古学家们所向往的地方。

年Ludgvan教区的区长博尔莱斯出版了他的《康维尔的古物》(CornwallAntiquities)一书,首次向外界介绍和描述康维尔地区得以闻名的石圈、列石、独石,以及那些不为古物学家们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