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佛教史》·2
接下去又有一个故事,说六祖大师在印宗法师那里剃度,说什么呢?说五祖大师预言的十五年过去了,六祖大师准备下山了,然后正值广州法性寺的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下面听法的人很多,乌泱乌泱的,就听到几个人在吵架,哦,辩论。
一个人说看到风吹着幡飘动起来,就说是“风动”,另外一个和尚说是“幡动”,然后这俩人就不断地在讨论。这个时候六祖大师——应该是卢居士,就上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这是心动。“一众骇然”,哇,讲得这么好啊!
这句话呢,也是把它解释得五花八门的。我来谈谈我个人的理解,也许我讲歪了,但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我是属于教下的学习的僧人。假如真有这个故事,教下也是可以进行解释的。
我们前面讲过,六祖大师和禅宗的祖师们,他们应该被称为叫楞伽师,是吧?这是属于唯识系统的。当然,也有人说是如来藏系的,不管怎么样,和唯识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好,现在有人说风动,又有人说幡动。我们先说风动吧。唯识系的都会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都会学习其他法相的经典,对吧?四大是什么呢?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又是什么呢?坚、湿、暖、动。地是坚劲性或者坚硬性或者一个字,坚;水是湿性或者流湿性;火呢,温热性或者暖性;风呢,轻动性或者动性。这个“性”,就是本质、特征、定义的意思。
那是什么“动”呢?风动啊。风就是动,是吧?风动。幡动呢,是看到幡在动,那是幡动嘛。但是如果一定要说幡动是什么动,那还是风在动,是风动。假那六祖大师他说的是什么呢——心动,世间一切万法不离于识,那个“风”和那个“幡”都不离于识而独立存在,所以完全可以成立的:“风动,幡动,心动。”是吧?心的本质不是动,但是这个动不离于心。
当时大家听到了就“一众骇然”,然后觉得:“哎哟,这个人厉害啊!”“大师!”
释观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