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佛教理论认为不想就不会,如:
一切唯心造。[1]
世事无相,相由心生。[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
也有人认为:
关上门,关上窗,闭上眼,不思,便不存在。
《黄帝内经》也说: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4]
有个节目上的嘉宾多次投资失败,但他是认为不能想失败,否则就不会成功。
《黄帝内经》的我在《《黄帝内经》四大观点错误》说了。
姚贝娜因为乳腺癌复发去世,我见过有的父母因此叫儿女不要听姚贝娜的歌。
不想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不是。
人不想肚子饿了,肚子会饿。
以前的人不想去臭哄哄的厕所,也会内急去臭哄哄的厕所。
没几个人想死,但目前已知的都死了。
没人想被雷劈,但是偶尔有的时候就会被雷劈。
没几个生物想被天上下来的陨石砸到,但偶尔有时候就是会被砸。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女性在自驾游区违规下车没有想被老虎咬,结果被老虎咬成以一伤一死。[5]
《六祖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说“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说:“非风动,非幡动,是仁者心动。”
实则是风吹幡动,两者都在动,僧讨论两者谁在动是合理的物理学讨论,惠能认为他们是心动,是□纲□线且没给出自己的答案。而且心不动,风也吹幡动,难道他们的心不动,风和幡就不会动?
按现在的话说,是主观唯心主义否定事物存在客观性。
泰国佛寺王阳明心学非否定事物客观性的存在,《传习录》记载王阳明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可见王阳明把没看到的事物归于“寂”的状态。
心学的“心外无物”并非像文章开篇四句否定花的存在,恰恰相反,而是要人见到花要承认花的存在都在自己认识的世界里,如果因为私欲否认花在自己认识的世界里,就是“心外有物”了。
《传习录》这段同样记录王阳明说话时说的这个意思:
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鬼神万物尚在何处?
看王阳明的做为也是,虽然思想上有过动摇,但常入世,不是躲起来想像。
王阳明像王阳明像来源: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菩提偈》唐·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北京八达岭动物园女游客遭老虎攻击致1死1伤,系自驾游》,澎湃新闻,-07-24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