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优势 >> 正文 >> 正文

漳州云洞岩印象三姜谅登临处,一望海山

来源:风动 时间:2022/11/15

漳州云洞岩印象(三):姜谅登临处,一望海山平

吴斌

再向上就成功到达顶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突兀巨石,就是著名的“凌空挺立,摇摇欲坠”的风动石。其上灵动的“风动”二字也是蔡烈的好友丰熙所提。这风动石还真是名副其实,不仅有着摇摇欲坠的气势,而且是真会动的,只需你用手轻轻一推就行。其上的题诗为明朝龙溪知县刘天授所作:

突兀千峰上,凌空势欲欹。

我来一时抚,天地见园畿。

峰顶还有另一块突兀的巨石,形似青蛙望天而鸣,称为蛙石。青蛙喜水,因此人们认为其向天而鸣意为呼唤雨水,故而将水灾归咎其身。为了防范水灾,刻意在青蛙石上安放了一个小铁塔,并在蛙石上刻了“南无观音大士”的字样,以示镇压。

漳州辖区内的地势整体而言为西北方向高,东南方向低。由东南海洋方向来的暖湿气流在漳州辖区内不断抬升冷却形成云雾,因而总的来说漳州每年的雨季相对较长,漳州的水患治理的确是漳州历任父母官所必须面对的。

明朝时漳州有一位郡守,他为治理水患而修建的许多水利工程,如姜公陂、姜公隄等,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可谓惠泽深远,他就是受到了漳州人民交口称赞的姜谅。

姜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明天顺甲申()进士,于成化十五年()至二十一年()间任漳州知府。他在任期间,隐定治安,赈济灾民,兴修水利,轻赋减役,创立社仓,重视文教,修建城池、府学、县学、祠宇、诸坛、义冢等等,可谓政绩斐然。漳州民众深受其惠,十分感念这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在其离任漳州时,自发筹建了遗爱祠。遗爱祠几经损毁重建,现位于丁方桥(大路头),已改称为姜公祠。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姜谅生日,本地民众为他庆祝时,都要抬着祠中供奉的姜太爷神像,沿江岸绕行,祈祷风调雨顺、物阜民丰。

在云洞岩峰顶的蛙石上有一幅摩崖石刻:

宿雨喜初晴,熏风拂面生。

登临最高处,一望海山平。

岁辛丑仲夏淫雨连旬,禾稼尽没。郡守姜侯日夜忧惶,遍祷群祀,既而雨齐,乃约二守蒋公,出郊问俗。间驾部郎中林雍万容,户、礼二部副郎卢谭深容,郭舒端庄,暨予侯于郊外,因延二公游鹤鸣之仙亭岩,攀萝引树,遂登绝顶。时风和日明,万里一色,郡侯四顾,乐甚,乃朗吟此二十字。

驾部辈喜侯之胸襟恢阔,有一视同仁气象,嘱予记之,予遂命宋吏部尚书云孙颜炳,取管城子书之峭壁,以记一时之胜。郡侯名谅,字用贞,浙之嘉兴人。二守名濬,字希舜,广之新会人。记之者已丑进士,郡人董安敦仁。成化十七年五月十八日也。

这幅题刻记载的就是姜谅为民祈祷,在大雨过后视察灾情,顺道与众人一道登临云洞岩峰顶的胜事。题刻的大意为:

辛丑年()五月,连续下了几十天雨,庄稼全都淹没在了水中。漳州太守姜谅日夜忧心忡忡,多次到寺庙等处,祈祷各路神灵保佑雨散云开。不久雨停,天气晴朗,于是邀请二守(即漳州副长官)蒋濬,一同到郊外视察灾情。

其间曾任朝廷驾部郎中的林雍(字万容),曾任朝廷礼部郎中的卢谭(字深容),以及曾任朝廷户部郎中的郭舒(字端庄),一起等候在郊外,邀请姜谅与蒋濬顺道游览鹤鸣山的仙亭岩。众人抓着藤萝与树木攀登,终于登上峰顶。此时风和日丽、万里一色,姜谅极目远眺,心情舒畅,于是吟诵出了靓丽的诗句:

宿雨喜初晴,熏风拂面生。

登临最高处,一望海山平。

随行的林雍等人十分欣赏太守姜谅宏阔的胸襟,一视同仁的气象,并嘱咐我将此行记录下来。我让随行的宋代吏部尚书的远孙颜炳,拿来毛笔将我们的此行书写在石壁上,以此记载这次美丽、难忘的聚会与登临。

太守姜谅,字用贞,浙江嘉兴人。副太守蒋濬,字希舜,广东新会人。记之者,已丑()进士,漳州(龙溪)人董安,字敦仁。明成化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十分庆幸,自己登顶的时机与当年的太守姜谅一行一样,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于是东施效颦一般学着姜谅举目远眺,巍巍漳州尽收眼底,感慨世事的沧桑,漳州的兴盛,若姜谅有知,当含笑九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