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荐的书是《顾城哲思录》,这本书主要收集了顾城的经典的短句和段落,都是顾城文字中的精髓所在。
或许每个读书人都曾在“生活的逻辑”和“精神的状态”中挣扎过。每次被顾城的文字击中,就好像是这种状态,若不是顿时变得安静,那就会顿时变得高亢,而自己似乎就喜欢在这样两个极端中来回跌宕,久久不能自拔。
本文节选了书中六章的部分片段,分享给大家。
《顾城哲思录》
重庆出版社-08
人生Life
1.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不会面对选择的,那条路会清楚无二的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课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的结出苹果。
2.女人嫁给男人是最大的不幸,如同诗变成了政治,而字变成了章程。
3.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里你都在命中。
4.人生不能有目的,因为目的是空的。人生不能没目的,因为人生是空的。
5.反叛和宿命—大海掀起无数反叛的浪花,却从没有一朵升上天空。
6.美是唯一真实的,当它来到时,一切都形同虚设。
7.我不知道什么是真理,但我知道,它一定是简单的,要不人早知道它了。
8.我信神,但不信神让我信它。神那么稀罕人信就不神了,有那么可怜的神吗?
9.语言可以决定和改变文化人的世界,改变他们对自然和自身的看法,但并不能改变自然。一朵花和各个国家给它起的名字毫无关系,人不可能把自己由于无可奈何贰捏造的语言加到一切事物上,并糊涂地认为那就是事物本身。语言不过肆人类捕捉自己的一张小网。
10.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个革命,也可能是爱情,可能是搬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有这个形式和这个生命中间的能量吻合了,就有一个完美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很多故事其实是行为艺术,比如庖丁解牛、嵇康打铁、阮籍的青白眼等。在今天的世界上,现代艺术又一次印证了古代艺术家的方式,艺术似乎不再是某个固定的形式了,而扩展为对整个生命真切表达的呼唤。
诗Poem
1.没有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什么这样的精神气氛,人们是读不了诗的。
2.写诗是自然现象,发表诗是社会现象。
3.假话可以装扮的和真花一模一样,但是没有天上的密码,就不能生长,甚至连枯萎也不能。
4.我不一定赞成反抗,但服从一定不是艺术。
5.本来作为古典主义的形式,它非常困难,那么凭着这个困难它就排斥了许多投机者;但同时呢,也造就了许多匠人,束缚了精神。现代主义,它给精神解放提供了宽大空间,因为它完全解放了形式;可是要是没有精神呢,那它这解放的形式,就成了投机者的聚集地。
6.写诗总在神会之时,读诗又何尝不是?神会而得意,得意而忘形,是诗的至境。诗有神方为好诗,而好诗无神硬读也成滥调。因此我告诫自己,诗不要专门读,于神中会便好。
7.真性情之下,他乐意玩旧的形式,那是爱好所在,创造新形式是愿望所在,内在的力量推动,这两者“守旧”或“创新”没有区别。区别在于什么呢?在于你是不是真性情。
8.我写诗,如果说是为了什么的话,大约是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平常我不像是活的,缺乏一种真实的感觉;诗的到来使我快乐,使我震撼甚至恐惧,总之进入一个真实。
而从诗方面讲,它就像花要长大,要开花,要结籽一样,完全有它自身的基因决定的,只要有机会,它就要成长,跟谁毫无关系。
生活DailyLife
1.鸡的世界与人无别,只是少点文化,不相混杂。小鸡无知多动,母鸡琐碎,公鸡尴尬虚妄,与人一样,等级森严,一代代鸡如此近似,真像“百年孤独”,只是有的在春幕突然透出清净的玉色,把人看呆了;每一代都有这个瞬间,优雅,平静,淡红的冠上有火焰。
2.比较纯粹的人呢,或者就真的疯了,像梵高那样,他就不管了,走到哪是哪,就在这种状态里了。但通常的情形,精神会到来还会走,精神到来的时候,你做了这件事情,你醒了,精神走了,这时候你怎么办?这时候特别可怕,因为你已经享受过精神了,或者说精神已经把你腐蚀出一个空洞了,然后它走了以后呢?你就剩一个空心儿待在这儿。
这时候,你既不属于生活的逻辑,也不属于生命的状态或精神的状态。这时候就特别尴尬。这也是一个恐怖,所谓的生命之轻,实际上是这个东西。
3.他从境界上看这个东西,你从生活里看这个东西,同一个橘子或者螃蟹,就成了不一样的东西。
山涛邀请竹林七贤的另外两个人阮籍和嵇康来家里做客,山涛的妻子隐在一边看,看了一整夜。那时候中国的规矩,夫人是不能介绍给外人的。第二天山涛问妻子,这两个人怎么样,他的妻子告诉他:你呀,才学不及这两个人,但你们的识度是相当的,所以能成为朋友。
山公的妻子不是去看美男子去了,她看的是境界,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君材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她能看见别人的识度,说明她的识度不在之下。识度可以说是境界,因为只有在一定的境界上,才谈得上识度。
传统Tradition
1.宝钗屋子里一片雪白。其实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不须在“找”中“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林黛玉敬她护她,除了姻缘之外,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她无能为力的世界。
林黛玉生性之强,达到了女儿的顶点。她知道湘云、探春都不如她,至于宝琴,更是视之若无,所以很好;但对宝钗是一个例外。她无法明白宝钗的心之所在。
宝钗身为女儿身,却并无多少女儿性。
2.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我喜古诗,不是因为文学史,不因人们仰望,而在它的美丽,文字清简明润,如玉如天,在于它显示出中国的哲思,那一无言就在眼前,若张九龄句:还剩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如禅,如顿悟——骤然风动云散,黑暗退隐,你看见万物万象,明媚自如。
3.中国的文字,他们曾经被刻在骨头上、石头上、木头上、竹片上,被铸在青铜上,最后才写在了纸上,对我们现代人消失了的对它并没有消失;它本身就是岁月,就是几千年的时代。它的能量如同一支飞行的箭,它的历史便是那个被巨大的文化之手拉开的大弓,历史和文化的深厚使它的能量远远的超过了我们任何一个有限生命的承载限度。
书AboutBooks
1.中国有几本著名的小说,差不多都是这样,书的开始人物非常鲜明,很吸引人,但后来慢慢就意思不大了。他们先是一些自然的强盗,一些造反者,或者是一群女孩子,性情很活泼,但后来他们结了婚,或者强盗去当了官,或者孙悟空去取了经,人就变得没那么有意思了。
2.我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布尔、梭罗
陀思妥耶夫斯让我感到罪恶在我自身,做坏事比死更可怕。
梭罗让我感到绝对精神的美丽。
法布尔对微小事物的巨大热爱,让我希望像蛐蛐那样唱歌,而不是像喇叭。我知道心灵的声音再微小也能传的很远,哪怕无声也能听见。
3.中国一千多年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背着很多书到处走,他走到一个很有名的禅宗师傅那儿问他:这些书是什么意思?这个师傅就给他一支蜡烛领他出门,蜡烛一下灭掉了,他们都陷在黑暗里面。
老和尚告籍此告诉他的是,你不能用蜡烛照亮你的道路,你便也不能靠这些书来懂得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