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状态是对个性发展关系客观发展过程的概括,但生命状态必然要体现在个性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中,否则,由于个性之间缺乏相对性,所以就没有任何个性状态可言。因此,生命状态必然是整体性影响力,而对整体性的维护考验着个性化发展的生命作为。
生命状态取决于历史与现实。从生命状态的角度讲,历史表现为一种生命惯性,而现实是各种生命惯性之间的博弈体系,即生命活动体系,同时,只有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才能赋予个性的自由的生命状态,并以此形成个性之间和谐、稳定的整体性关系。
自由是精神引领下的生命感受,是人类生命永恒的话题,即自由精神。精神是最具带动性的整体性规则,其能够满足一切历史需求的客观发展,然而,精神需要不断地得到客观上的支撑,否则,就是精神沦落。因此,生命状态的本质就是人类生命对精神的追求过程。
状态与过程
我们认为,状态与过程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关系,事实上,一切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之共性都表现为,有事物发展过程,必然有对事物之间关系相应的带动状态。进一步而言,状态与过程的整体性影响力是针对个性主观规则带动状态与其客观基础发展过程之间的层次性关系而言之。
层次性关系表现为,由整体性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客观发展必然要求主观进步,而主观进步又必然带动客观发展,这样的个性之间关系的生命状态。对此,状态是从主观进步的角度对整体性发展过程的概括,而过程则是站在客观发展的立场对整体性关系的概括。
需要明确的是,个性的“状态”反映个性之间关系的整体性,或者说,只有在整体性关系中才能突显个性之生命状态,即状态的本质是整体性规则的时间带动力,譬如,人们常说,某某人这段时间,工作状态不稳定,这说明工作环境出现了问题,而环境即整体性关系。
个性立场的客观性决定了个性化发展能否形成一个客观发展状态,去带动一个客观发展过程,同时,个性主观规则之间关系的客观化就是形成个性之间整体性规则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支撑起个性之间的整体性发展之状态,其最高境界就是人类的自由精神。
状态是一种空间概念,是对个性主观规则客观化形式的描述,譬如,客观状态、主观状态都是指个性主观形态。主观形态的表现形式就是空间,同时,过程是一种时间概念,是对整体性影响力即时间的描述。正是时间这种影响力支撑起个性的空间,譬如,发展空间、生活空间、生命空间、生命空间、个性空间、精神空间,而精神空间表现为生命的自由状态。
自由
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追求,是针对在整体性规则带动下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客观发展过程而言之,表现为一种个性的生命状态。根据整体性发展规律,自由取决于个性的历史与现实,并形成于个性之间的整体性发展过程中,因此,个性的自由就不能与个性之间的整体性意志背道而驰,同时,自由也必然会得到整体性规则的维护。
事实上,自由反映出整体性关系中个性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相互作用,争取自由、捍卫自由反映出个性化发展对个性之间整体性发展的正义要求,同时,自由的生命状态也必然会带动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客观发展。
我们认为,自由是个性的权利与义务保持一致的整体性影响力。其中,权利体现出整体性规则的客观性,而义务则反映出个性主观形态的整体性。在此,自由是对由整体性规则客观性和个性主观规则整体性,共同决定的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状态之概括。
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不可独立而论,表现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生命状态。义务的本质是由个性化发展主张权利而形成的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客观发展过程。可见,违反义务的行为必然丧失权利,而主张权利的同时,又必须履行义务。
在整体性框架下,个性之间整体性规则决定了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必须满足这一个规则的客观要求。而“必须满足”决定了个性化发展的义务所在。根据整体性发展规律,个性的客观立场取决于个性的历史与现实,由此界定个性化发展在整体性框架下的权利所在。
权利是由个性之间关系的现实与个性自身关系的历史,共同决定的个性主观规则进步的影响力,并以此形成个性主观规则进步对其自身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带动状态。
在此,权利是对由个性的历史与现实共同决定的个性主观进步影响力之概括;义务是对由个性的历史与现实共同决定的个性主观进步带动其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过程之概括。
惯性
根据整体性发展规律,惯性是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影响力。或惯性是个性历史影响力对现实整体性关系的带动过程。历史支撑现实;现实带动历史,惯性必然在现实发展环境中得到释放,而且,惯性在现实整体性关系中的不同客观层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惯性之间的客观联系构成了整体性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发展状态,譬如,物体运动、人的行为、思维定式、各种发展规则的带动状态等等都是一种惯性过程。同时,各种惯性反映出整体性发展大环境的层次性,譬如,物理学中,现实就是惯性的参照体系。
在不同的参照体系中,惯性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这就形成了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不同客观领域对整体性发展的带动状态。在此,惯性是对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历史客观化形式对现实整体性关系的影响过程之概括。
生命惯性
生命惯性是一种历史影响力,人类生命就产生于各种历史影响力之间的博弈,并以此形成人类自身发展的整体性影响力。对此,诸如记忆、情感、性格、血型、DNA、善良的心、永远的爱与痛、日月星辰、人类文明,等等都是人类个性所形成的生命惯性。
惯性之间的相对性是引发现实整体性发展的历史根源,或者说,各种惯性之间的对白,是现实的客观构成,同时,现实发展的境界决定了历史天空的不断客观化,即现实中个性主观规则之间的客观化,构成了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发展(关系)。这就是生命活动的客观发展。
空间是对个性化发展的客观描述;客观节点则是针对空间的整体性影响力而言之;规则是针对空间结构而言之;支撑空间的个性之间整体性影响力决定着空间的未来,譬如,DNA规则的进步是决定人类生命未来的内在关系之本质。因此,任何个性化发展对任何空间都肩负着相应的历史责任。
个性化发展的主流性取决于其自身的影响力。对此,带动与支撑是个性化发展影响力的基本价值元素。对人类而言,带动就是生存,由此反映出思维空间对生命空间(肉体)的责任,而支撑就是如何生存,表现为生命空间对思维空间的积极作为。
这就是说,一方面个性化发展作为空间本身对其内在生命力量(整体性关系)的有序带动,必然使相应的各种客观节点深化,从而使空间改变或消失。但这恰恰是一次生命历史发展的跨越,是生命规则的广泛化。或者说,对规则的空间结构而言,是不破则不立,譬如,大脑是思考的汇聚地而非出发点,由此形成的思考力量维系着思维空间的客观状态。
另一方面,个性化发展作为整体性发展空间的客观节点或支撑体系,在推进空间规则(整体性规则客观化形式)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结构也因不断地被客观化而有所改变,从而显现出生命形式的有限性。由此可见,生命是相对的、人生是短暂的。
因此,人生必然就是不断地将自身影响力融入到生命历史规则的过程中,从而形成现实整体性规则的带动状态。这一过程是对历史的挖掘,是对历史的发展,是对历史的贡献。
挖掘历史就是开创未来,譬如,我们可以通过DNA克隆技术与古老生命影响力(生命惯性)建立起有序化的联系。有序化意味着我们又赢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或者说,有序化又为我们开启了新的历史发展之门,譬如,核技术就是一种人类与生命历史深层次客观节点之间的有序化状态,由此凸显人类发展的高层次的生命境界。
客观节点是整体性发展客观状态下,即高层次带动下的个性之间的彼此关系,同时,高层次是指整体性发展空间对人们思维能力的考验或期待的状态,因此,思维能力是开启客观节点历史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生命发展过程所形成的生命惯性,不论经历了何种生命变迁都不会消失,相反都只能被生命的历史所传承,因此,有序化就是个性化发展将自我融入历史规则,并由此丰富现实规则。于是,我们的生命就能够体会到规则中那些古老的生命冲动,譬如,宇宙大爆炸、古老生命基因、古老文明。
生命惯性是历史所涵盖的生命原始动力,并支撑着人类的未来命运,同时,掌握命运必然就是掌握生命历史的发展方向,因此,人们只有驾驭生命惯性,将古老的历史沉积转变为现实的生命活力,才能体现出人类生命的(相对)意义。不过,“古老”、“现实”,以及两者之间仍然是时间因素,只不过都是以整体性的方式,考验着人类生命的未来。
生命惯性是曾经的生命空间所赋予的生命活力,无论我们是否具有生命意义上的积极作为,生命惯性的发展都左右着我们的明天,或者说,我们万般无奈的思绪,也正是各种生命惯性与现实发展因素之间博弈的表现形式。重要的是,这种博弈所形成的任何一点有序化的生命成就,都会为我们赢得了新的生命发展态势。
然而,任何人都有自身生命发展的客观立场,对此,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相对性,决定了人与生命环境之间永不放弃的鲜活状态,这必然会不断地续写人类生命客观发展的美好未来。
行为
我们认为,行为是个性主观规则客观化形式,以此带动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客观发展。从哲学角度讲,行为是个性主观规则的历史客观化形式,即思考的客观化形式,同时,思考之目的就是形成个性主观规则的带动状态,从而带动个性化发展客观基础的有序发展。
思考首先是判断的主观过程,然后是判断的客观历程,譬如,汽车的驾驶技术就是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思考客观化形式。由于客观化形式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所以行为就是由个性的历史与现实共同决定的个性主观规则的客观化形式,或者说,行为是个性化发展在现实整体性发展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生命惯性。
现实中的引力、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电磁辐射、雷电、文化规则、欲望、各种客观现象等等都是思考的客观化形式,并表现在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各种客观层次上。由于思考不能违背整体性发展规律,同时,历史决定现实、现实带动历史,所以对一切行为客观性的评价都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立场或角度去形成理性的判断。
形态
形态是针对个性主观规则对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带动过程而言之。“形”是个性主观规则的客观化形式,而“态”则是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状态,因此,形态是对个性主观规则客观化形式对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带动状态之概括。
由于形态是从个性主观进步的角度对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诠释,所以形态也被称之为主观形态。显然,主观形态的整体性取决于个性的历史与现实。
从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性角度看,主观形态的本质是个性思维空间的客观化形式即空间或发展空间,对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带动状态。
空间是各种时间因素之间的规则化形式,这一规则化形式的影响力就是时间,因此,主观形态必然涵盖物质(客观)、文化(主观)、精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等历史影响力。
主观状态
主观状态是针对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无序状态而言之。对此,如果站在某一发展体系之外去看待这个“体系”,只能是与己无关的事物发展的现实状态,那么这一立场就显现出个性的主观状态。显然,立场是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为参照系的。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历史客观性决定了任何一种个性都无法形成绝对的自我意识或独善其身,因此,以“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参照系,其实就是个性之间发展关系。但如果不能融入“整体”,那就无法洞察“整体”的内在规律,这必然是一种脱离历史的个性主观状态。
然而,这种主观状态的客观发展方向却是一种必然,即将个性自我融入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否则,就会因个性化发展脱离了客观基础而产生个性的信仰危机,即精神得不到客观支撑,而形成海市蜃楼。
信仰是整体性精神的价值取向,以此带动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的客观发展,或者说,主观状态客观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一种精神依托,而非停留在物质表面上的满足。事实上,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往往高调行事,但这应该是对整体的带动,而非唯我独尊的个性张扬。
有序状态
有序是从客观发展与主观进步之间相一致的整体性发展立场对生命状态的诠释。显然,客观立场决定了个性的“有序”之带动能力,或者说,“有序”必然反映出个性的历史与现实。在此,有序是对由客观发展与主观进步之间一致性所决定的个性发展关系整体性影响力之概括。
在整体性发展框架下,有序状态是针对个性发展关系的客观基础而言之,即客观基础发展的有序状态必然反映出个性发展关系的整体性与客观性,但对任何一种客观节点而言,都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去评判其内在一切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的客观性。
从个性立场出发,个性发展关系必须要符合整体性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不同的只是个性的客观立场因人而异;从整体性角度看,个性的客观立场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前途,即只有始终坚持整体性发展的客观立场,才能赢来个性化发展的光明未来。
整体性发展不以个性意志为转移,任何个性历史都必须接受现实的考验。尽管物质文明是一种有序状态,但反映出的只是一种历史客观性,而决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个性主观规则的整体性与客观性,由此界定现实各种整体性关系的带动性,即只有以整体性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个性发展关系,才能形成带动一切个性化发展的整体性影响力。
无序状态
《如梦令熏》风动一伞梧桐,轻摇酒绿灯红。高歌歇半曲,忽觉酒意又浓。迷蒙,迷蒙,醉里倩影几重?
心灵是各个生命层次共同支撑的精神力量,它来自思维空间的生命带动,它掌握生命的方向与未来。然而,当一个人沉迷于一种风情,或迷失于一种无奈,他就会陷入一种触及灵魂的无序状态,这必然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取向。
“沉迷”来自物质的诱惑;“迷失”源自精神的空虚。所谓“无序状态”就是客观基础与主观规则相脱离的个性之间关系。对此,惟有保持生命发展的有序与清澈,才会使一个人拥有纯洁的心灵,由此形成整体性发展的精神带动力。
那么,如何保持生命发展的客观性?显然,这取决于个性的历史与现实,由此认为,物质基础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引领等是形成社会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重要保证。
鲜活状态
鲜活状态是由历史需求决定的个性化发展状态。对此,鲜活状态是由整体性框架下客观节点的内在鲜活性所决定的外在影响力之带动形态,而其具体表现形式则取决于客观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客观性和层次性。
鲜活性是针对由个性主观规则整体性精神带动所决定的个性发展关系客观状态而言之。这是因为只有整体性精神的带动,才能够满足一切客观层次的整体性发展要求。
客观节点之间相互关系就是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之间的重合,因此,个性的鲜活性必然赋予了“鲜活状态”的精神带动色彩。“重合”就是志同道合,或趣味相投,或共同进步。显然,鲜活状态是鲜活性的有序释放状态,而有序是对鲜活状态的客观性之界定。
这一切反映出客观发展,必然要求主观进步,而主观进步又必然带动客观发展的整体性发展历史趋势。据此,中华民族整体性发展所形成的鲜活状态,必然以其正义的精神感染力带动起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或国家共同发展与进步。
“财务自由”
一般认为,“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dayouzuowei财务自由仅仅适用于少量人口,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试图达成财务自由,那么该系统将不可避免地崩溃。该理论认为财务自由所依赖的被动收入,来源于其他人的主动收入。”(来自百度百科)
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生命状态,“财务自由”是一种整体性影响力,其产生于社会性的个性发展关系,表现出客观发展与主观进步的一致性,而社会性是指“财务自由”必须要依托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环境。因此,财务自由不是绝对性的概念,只是反映一种个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财务自由”的相对性决定了其精神带动性,譬如,人们经常说,我已经财务自由,并有自豪感,这就是精神带动。然而,如果这种精神带动只局限于自身的生命状态,那么,这绝非是“财务自由”,而是一种导致个性之间整体性关系无序化的隐患。
“沉重感”
“沉重感”是一种生命惯性,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无法释放的精神压迫,譬如,基督教所说的原罪。我们认为,个性发展关系受到无序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各种历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于是,在个性之间产生的混乱状态对个性主观形态的冲击表现为个性的沉重感,譬如,老板欠薪水,员工的抱怨会让老板感到不安,同样,员工做错了事,也会感到内疚。
生命发展缺乏精神引领是“沉重感”的历史原因,譬如,不讲道德、做事不考虑后果、乱讲话等等都是沉重感的诱因。对此,要想沉重感得以释怀,就必须形成个性自身整体性关系的客观发展状态,然而,这绝非是干完了坏事就去祈祷赎罪,这么简单的道理。
事实上,任何历史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这是由个性之间整体性发展大趋势所决定的历史之必然。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命状态,都取决于一切历史需求的有序化的堆积,譬如,物质堆积、文化堆积、文明堆积、情感堆积、以及生命堆积,这就是支撑起人类鲜活的生命状态的整体性精神之内涵。
(作者单位:夜莺出书网理论部)
本文由夜莺出书网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