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介绍 >> 正文 >> 正文

小暑丨风动荷生香,心静自然凉

来源:风动 时间:2025/1/23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但未到最热季夏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节至小暑,即进入“三伏天”。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便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气候开始转变。二候蟋蟀居宇在火热的七月,蟋蟀离开田野,开始到墙角下或者屋内进行避暑。三候鹰始鸷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小暑习俗1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2晒书画、衣服小暑时节,民间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因此,有的地方称之为“晒衣节”或“晒伏”。3食新小暑时节,各地流行“食新”,即吃新米、喝新酒。这一点,客家人尤甚。由于战乱灾荒,客家人从中原不断南迁。客家人在南方定居后,晚辈对祖先辛勤垦殖、营造良田怀有崇敬之心,自宋朝末年时起,在民间出现了在每年小暑过后早稻成熟开镰食新的习俗。人们在自己吃第一口新米饭之前,把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备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丝瓜、茄子,有种忆苦思甜的味道。小暑养生1平心静气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心神受损则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应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2少动多静炎炎夏季,骄阳普照,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此时,人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3切勿赤膊当外界温度超过37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且易晒伤。来源:网络传播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