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市场 >> 正文 >> 正文

我的南昌坐标

来源:风动 时间:2022/8/13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本文转自:南昌日报

陈志宏

年初秋,踏上南昌这块热土,走向抚河畔一所不起眼的学校,望着那古朴的学校大门,苍翠的松柏,内心的自豪和得意,像啤酒泡泡那样咕咕咕地往外冒。

进得门来,失望如潮水一般把我打翻,浇灭了心头的似火热情,内心世界似乎已开始下雪。

这将是我今后安身立命的省属学校?里里外外打量,怎么看都与我从小长到大的村庄没什么区别,四周被河水环绕,目之所及皆荒野,一条泥巴路通往河堤,晴时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不出一个舒心来。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楼高一点,树多一些,院子里有水泥路。

这里是江西南昌啊,怎么会这样?该拿什么来安慰我躁动的青春?寄身于此,能端稳饭碗吗?

我心事重重,一筹莫展,迎来了初次发工资的日子,我从财务人员手里领回一个薄旧的信封,里面是块钱,一月的薪水。上学的时候,我每月生活费都不少于元,换句话说,辛苦一个月,还没挣够读书时的用度。

那个信封,我卷成一支烟的形状,良久,又把它揣平,如此反复,消磨时光,打发无聊。目光最后落在皱巴巴的信封右下角,小巧雅致的仿宋体写着——南昌市沿江路1号。

这正是我在南昌的坐标点。

眨眼间,过了近三十年,虽说中间有些曲折,但我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名称虽然变换,但坐标点始终不变。

当时,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为了能顺利收到远方寄来的样报、样刊,我特地向收发员打听收信地址,被告知是“沿江南路34号”。

学校成立之初,四周空茫,举目荒野,到我来时,已有34个城市单元,倾情加盟,寂寞因此少了几分,热闹了一些。

我们学校在南昌贮木场原址兴建,地处抚河末端,是汇入赣江之前形成的冲积小岛,因本地盛产桃花,我喜欢称它为桃花岛,但人们口耳相传的是另外一个名字——荷叶岛,只因岛形仿佛一片荷叶在宽阔的抚河里飘荡。

从年到年,岛还是那个岛,坐标系已从“沿江路1号”衍变成“沿江南路34号”。荷叶岛一直占据沿江路NO1,不到20年,就像离巢雏燕,振翅飞跃上树梢。

作家胡辛在其成名作《四个四十岁的女人》里写道,去遥远的抚河看桃花,是当年南昌人的踏青时尚,在无桥通达的岁月,赏花人得坐船过渡才行。

我们学校就有一个标准的渡口,船工吴师傅壮年时在这摇橹,直到1年才告老还乡。江西电视台曾以南昌市抚河最后的船工为主题,给老吴拍了一个专题片。

0年,我离开学校,闯荡江湖,彼时,坐标升级换代,成了“抚河南路号”。我所处的坐标系,回归本心,易“江”为“河”,就像迷途的羔羊,找到自己温暖的家。

三年自我放逐,归来仍是少年,我的坐标已变成“安石路69号”。

城市像发育期的少年,噌噌窜个,呼呼长大,抚河路已无法承载荷叶岛。我们门前的河堤,变身“安石路”。昔日荒滩不再,被林立的高楼取代,过去荒凉的河堤被繁华铺陈。欣喜的是,当时“晴时一身灰,雨是满地泥”的河堤,已然通了公交车,33路,旅游巴士穿梭其中,带来了城市中心繁华的景色。

学校由原先的落寞身份,升级为高大上的品牌,成为江西省在籍人数最多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几年前,乡野味十足的抚河故道,旧貌换新颜,市委、市政府投资数十亿元,打造抚河——象湖景观水系。让抚河成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景观河道,步道精雅,雕塑精致,扶蔬精美,河水清清,卉木萋萋,夜来灯光朦胧,健步者云集,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一个坐标,前二十年,华丽转身,像时髦姑娘,一天变出一个新模样,惊艳人眼,美不胜收;后二十年,像雄鹰展翅高飞,飞出一个新高度,直插云霄,意境高远。

我在南昌走来走去,在这里的坐标点恒定不变,就像热爱这座城市的心。

坐标不动,动的是坐标名称,就像幡不动风动,风不动心动,动与不动是看不见的文明和看得见的经济在驱动,美好与未来在一同而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