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市场 >> 正文 >> 正文

文物昆仑寺壁画颇有吴带当风的韵味

来源:风动 时间:2022/8/15

记者张铮通讯员吴艳丽

壁画是了解和复原古代社会面貌、认知古代社会生活的最直观的实物资料,被誉为“历史的画廊”。

在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厅,巨幅昆仑寺壁画,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壁画无论是从色彩、线条,还是从人物神态、肢体表达上,颇有“吴带当风”的韵味,是许昌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古代壁画。

那么,昆仑寺壁画,这个来自“画圣”吴道子故里的“墙”上艺术,都有着哪些动人的故事?12月14日,记者走进许昌博物馆三楼展厅,在讲解员的娓娓讲述中,一幅壁画艺术的蓝图也徐徐展开。

揭取壁画的照片牛书培供图

寺观壁画,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昆仑寺壁画为清中期的作品,具有‘吴带当风’的典型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我国壁画主要有寺观壁画、墓葬壁画、石窟壁画三大类,河南寺观壁画的发现数量不多,昆仑寺壁画算得上珍品。

据介绍,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

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不过,其源流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和各类祭祀建筑内的形形色色的壁画。进入夏商周以后,随着各类宫廷与祭祀建筑的兴起,“成教化、助人伦”的大量壁画应运而生。

秦汉以来,特别是从西汉开始,佛教自古印度经西域一带传入中原内地。唐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世人为之向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诗歌发展到高潮时期,美术也是昌盛阶段,“盛唐”的绘画、雕塑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唐代的寺观壁画皆规模宏伟,色彩富丽,其艺术水平大大超过往代。

明代以后,文献典籍当中几乎见不到记载壁画的痕迹,就全国范围来讲,寺观壁画艺术已走向尾声,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已开始程式化,其工艺水平较宋、金、元时期大为逊色。

不过,来自“画圣”吴道子故里的昆仑寺壁画,经专家鉴定,系清代民间画师所绘,为清代人物画的鸿篇巨制,是古代寺庙壁画艺术的珍品。

壁画位于昆仑寺内。昆仑寺居禹州昆仑山下,山高米,因地势南高北低,寺庙因势而建,整个寺院坐南朝北,位置偏僻。现寺庙院墙不复存在,仅留存三处建筑,中间一处因曾做过生产队仓库,所以才有幸保存了下来,壁画就保存在这个古建筑物内。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年久失修,昆仑寺文殊堂墙体裂缝、屋顶漏雨、门窗被改建,室内的壁画画面酥碱、粉化,底部约80厘米已剥落,裂缝处墙皮鼓闪,局部已开始掉块脱落,随时都有可能损毁。

年,许昌市决定对昆仑寺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决定实施昆仑寺项目。年转入壁画修复阶段,艰难的壁画修复工作持续了五年有余。

昆仑寺壁画临摹的图片牛书培供图

历时5年,壁画得以华彩重生

壁画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特殊工程。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是国内具有丰富的古代壁画保护经验的专业机构,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修复工作由其承担。

年底,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主任杨蕊带队,成功将昆仑寺壁画揭取下来送至洛阳。年,该中心开始对壁画进行修复,修复工作持续了5年有余。

年12月9日下午,修复完成的昆仑寺壁画在洛阳警方的护送下,由3辆厢式货车运回许昌,送至许昌博物馆。昆仑寺壁画修复件由9块板面组成,壁画在许昌博物馆三楼“许州记忆”展厅拼合完成。

“昆仑寺壁画华彩重生,是许昌博物馆一个非常亮眼的展品。”陈文利说,昆仑寺壁画的绘画艺术风格传承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神韵。

昆仑寺离画圣吴道子故里山底吴村仅5公里,吴道子作为盛唐时的宫廷画师,极擅长人物壁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从昆仑寺现存的两处碑刻看,这个寺庙在清乾隆四十二年(年)重修过,碑文曾遭破坏,字迹难以辨认。据推断,这处寺庙最早的建筑年代应在宋代至明代之间,而寺内壁画是何时所画?又是何人所为?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昆仑寺壁画画面大小对称,高约3.8米,宽4.55米,整组画面以工笔彩绘人物、花卉、山石为主,画面人物众多,神情各异,形态逼真。画面布局疏密有致,人体比例协调、透视准确,线条流畅简洁。整组壁画画风细腻,线条充满张力、弹力,无重笔、余笔、败笔,艺术水平较高。人物风情若隐若现,给人以震撼的力量。

而这正与精于佛道、神鬼、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吴道子的风格契合。这两幅壁画颇具吴道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绘画遗风。

壁画故事,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60多个人物神情、形象各异,没有雷同,线条有粗有细,非常美妙,可见画匠是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的。”陈文利说。

从笔画和线条来看,人物的须发用的是“铁线描”,人物的衣袂缥带用的是“兰叶描”。其中《朝佛图》,以众多的人物造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画中众人所在的地方似乎是海中小岛,六臂天王和10多位罗汉各执法器,簇拥着侧坐于金毛狮身上的文殊菩萨腾空而来,众比丘尼环侍,朝拜佛祖……尤以六臂天王画得威猛、生动。这些人物中,男性造型刚劲,女性造型袅娜。

《说法图》中佛祖半跏趺坐于厅堂正中的几榻之上说经,罗汉侍于榻旁,一长髯者端坐于太师椅上凝神听讲,其仆从侍立身后,堂内外少男少女、罗汉亦屏气静听。

另外一幅则是一派民间繁盛景象,有官府打扮的人家,闺房中的大家闺秀,似在袅袅音乐中绽开粉面桃花,有富庶人家正在摆开书桌,透出满门书香。画中角落处,四个僧徒正在行走,似听到动听的音乐和谈笑声时,好奇地侧耳细听,惟妙惟肖

地反映了当时的僧侣生活。其整体画面,反映出太平盛世、春和景明的人间仙境。

据画中人物和情景分析,这处壁画折射出当时的画师所处的朝代应该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只有生活在那种时代背景和理想愿望中,才能展示如此画风和意境。如果他们反映的就是当时寺庙所在地的境况,那至少说明在那个历史时期,鸿畅一带一定是富庶繁华,周边村落有大户人家或官宦出现。

假想此处壁画是清代乾隆四十二年(年)重修时所画,那个时期正是康乾盛世,画师表现的壁画主题也正符合那个时期的世风和景象。

一件文物承载的不仅仅是古时巧夺天工的技艺,延续的是当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璀璨和文明。

中原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尤其象昆仑寺壁画这样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更是鲜见。它的华彩重生,也为厚重许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记者张铮通讯员吴艳丽)(原载于年12月21日《许昌晨报》5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