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素以儒、佛、道三教为主干,而禅宗则是影响最大、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隋唐之后,禅宗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故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者,不能不对禅宗有所认识。
禅宗的本义是以禅定为宗,但因该宗又以“传佛心印”自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故又称佛心宗。慧能虽说名义上是禅宗六祖,但实际是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的创始人,因而人们谈论禅宗时,往往指的是慧能的南宗。
据《六祖坛经》所载,六祖慧能(~),一作惠能,俗姓张,名偲,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岭南。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学佛出家。慧能于公元年到湖北黄梅参拜禅宗四祖弘忍大师学法。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取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了便随口说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慧能的答语令弘忍颇为吃惊,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毫无怨言。当时弘忍的徒众有人。
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从中要选择继承人。但慧能没有资格参加,因为他只是干杂事的小沙弥。当时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默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作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
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为慧能讲《金刚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其他禅僧来争夺法衣。慧能来到岭南,躲入猎人队伍中度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唐高宗年间(年)的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