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发展 >> 正文 >> 正文

你知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说的是什么吗

来源:风动 时间:2023/2/8

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皆指中国绘画中用来描绘人物衣服皱折的艺术特色,其泛指北齐曹仲达和唐代吴道子所开创的宗教美术样式。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文中意指曹仲达的笔法是以刚劲稠叠的表现方式,描绘出佛像衣着贴身的状态,似衣披薄纱,宛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而吴带当风是表现圆转飘逸的笔法,描绘人物身上所穿衣带迎风飘逸的状态。

探究曹吴二体的画风来源,我们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探索。自魏晋南北朝以后,佛教开始受到统治者青睐,北魏孝文帝推崇佛教,并认为佛教有“助王政,益仁智”的发展功效,因此大兴土木建造佛寺,佛教得以广泛传播,佛教艺术也因而兴盛发展。

概括这两种绘画风格,在佛教艺术中有其艺术价值,从人物典故来谈也有其历史价值,以下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位人物。

曹衣出水

曹仲达,生卒年不详。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画家,原籍中亚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人,曾任北齐朝散大夫官职。他画佛像画的最妙,独树一格的佛像画风,被时人赞有“曹家样”的美称,他所描绘佛像的衣饰画风,盛行于唐代。遗憾的是,曹仲达虽无传世作品,但从唐代壁画中的人物形象风格,以及多数的佛造像雕塑风格呈现就可知其影响力。

曹仲达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引国朝宣律师撰《三宝感应痛记》称曹仲达为“北齐最称工,能画梵像。”他评曹仲达画风,并在书中记载曹氏在长安城内描绘壁画的事迹:其一,“兴善寺……西南舍利塔内,曹画……”;其二,“开业寺。裴录云,有曹仲达、李雅、杨契丹、郑法士画。”由此可知,曹仲达曾于长安城内多处佛寺绘制壁画。

曹衣出水佛造像风格01

此外,按画史记载,曹仲达师承袁昂,并得袁昂绘画风格,有“袁尤得绮逻之妙”的说法,意指曹仲达继承魏晋以来的汉文化传统,掌握绣逻人物的绘画技法,即工笔画中常见的粗细一致、细劲有力的线条风格,他将此线条来画佛像衣饰,具有明显的西域绘画风格。

曹衣出水佛造像风格02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录》卷一中,引蜀僧仁显《广画新集》:“昔些干有康僧会者,初入吴,设像行道,时曹不兴见西国佛画仪范写之,故天下盛传曹也。”文中道出了曹仲达是吴国的画家,也是最早受西域健陀罗艺术影响的画家,画史中说他临摹西域佛画,遂后开创其写意式画风。

据学界近年的研究发现,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窖藏尊佛教造像,经考古鉴定,推测造像制作时间可能从北魏跨越至北宋,这些造像特别体现了“曹衣出水”的绘画风格。因此,曹仲达的艺术风格,从绘画在到雕塑,凡是佛教艺术的人物造像,皆奉此为典范!

山东青州龙兴寺发现尊窖藏曹衣出水风格佛造像遗址

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是相对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格,系由唐代画家吴道子所开创。吴道子,字道玄,最擅长画道释人物画,对于描绘佛道、神鬼、花鸟、山水、车舆、器丈、房屋、桥梁等无一不精通。

吳道子维摩经变图局部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一《论吴生设色》提及:“尝观(吴道子)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或有墙壁间设色重处,多是后人装饰。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而后,郭若虚又评吴道子画道释人物画风格,他认为:“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按文献记载,吴道子描绘佛像衣饰风格是以“兰叶描”绘成,这种笔力刚劲、气势磅礡的绘画特色,类似草书的运行笔法,大大提升了人物袍袖飘带动感的状态,使人物呈现出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后人将其绘画风格与张僧繇并称“疏体”。

吴道子的画风总结了前人画佛风格的基础,并加以改良发展,在唐代曾受时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