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资源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与晚明第一词人陈子龙的密切联系

来源:风动 时间:2023/7/24

在红楼梦诗词的解读历程中,陈子龙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陈子龙(年~年),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陈子龙的诗词好,有“明代第一词人”的称号。他于万历三十六年(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刚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他的风格走婉约派路线,他是“云间词派”盟主,云间三子之一,云间派与当时的虞山诗派、娄东诗派三足鼎立,是明末清初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三大诗派,影响之后半个世纪之久。云间派,从书画角度,指的是以沈士充为代表的山水画流派,沈士充学宋懋晋,兼师赵左,同时博采宋元诸家。所画多为临仿历代名家之作,作品景色繁复,用笔细碎,画法工谨,成为该派的风格特点。对其画法有“根本北宋,而用南宋”,及“云间不入元人法”之说。从诗词角度指的是明末松江(古称云间)著名诗人陈子龙﹑夏完淳等人形成的诗歌流派。其诗抒陈爱国抱负﹐慷慨悲壮。陈子龙为明末清初三大诗人之一,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其诗学思想追慕六朝、盛唐,倡导明七子复古主张,但其诗歌创作尤其是中后期诗歌创作旨在继承盛唐诗歌创作反映现实的精神,特别强调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所以其诗感慨时事,关心民生,雄深豪迈,沉郁顿挫,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同时文辞华美、音韵铿锵,浸透着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与高尚的爱国节操,是结束明代复古派诗歌创作的最后一个大诗人,被公认为“明诗殿军”。崇祯二年,夏允彝、杜麟征二人在松江组织“几社”。“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陈子龙“甫弱冠,闻是举也,奋然来归。陈子龙以其才学则已精通经史,落纸惊人,遂成六子之数”,世称“几社六子”。几社成立后汇刻八股文范本《几社壬申文选》,集六子之文,人各六十首。又刻《几社会义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几社的声势由此大振。陈子龙的名气亦因之日重,“问业者日进,户外屦满”。

陈子龙的诗词与红楼梦诗词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试看他的几首诗词:

红楼梦的书名有意思,“红楼梦”三个字是典型的显隐文本和表里有寓,指“朱明王朝的旧梦”。陈子龙写过这样的诗句: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原来这应该就是《红楼梦》书名的真正来历,居然与“明亡清兴”的历史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

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诉衷情·春游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浣溪沙五更

陈子龙

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

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易水歌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日登一览楼

危楼樽酒赋蒹葭,南望潇湘水一涯。云麓半涵青海雾,岸枫遥映赤城霞。双飞日月驱神骏,半缺河山待女娲。学就屠龙空束手,剑锋腾踏绕霜花。

千秋岁

章台西弄,纤手曾携送。花影下,相珍重。玉鞭红锦袖,宝马青丝鞚。

人去后,箫声永断秦楼凤。

菡萏双灯捧,翡翠香云拥。金缕枕,今谁共。醉中过白日,望里悲青冢。

休恨也,黄莺啼破前春梦。

青玉案

海棠枝上流莺啭,试小立、春风面。细草凌波红一线。

碧云凝照,绿杨零乱,重锁深深院。

甘蕉翠滴当心卷,遍写相思空自遣。归去枕函曾梦见。

一天星月,满庭风露,吹落梨花片。

天仙子

十二画屏围楚岫,一缕水沉携满袖。小桃纤甲印流霞,听玉漏,人归后,两点横波微晕透。

豆蔻梢头春雨瘦,云腻暖金灯下溜。镜台斜背解罗衣,芙蓉绣,丁香扣,宝袜酥温红影皱。

蝶恋花

袅袅花阴罗袜软,无限芳心,初与春消遣。小试娇莺才半转,海棠枝上东风浅。

一段小云何处剪,掩过雕阑,送影湘裙展。隔著乱红人去远,画楼今夜珠帘卷。

陈子龙在诗歌方面正本清源的作用,钱瞻百也有类似评价:“大樽(陈子龙)当诗学榛芜之余,力辟正始,一时宗尚,遂使群才蔚起,与弘、正比隆,摧廓振兴之功,斯为极矣。”缪天自持类似观点:“剥极而反,否极而复,先征于声音之道,卧子当楚人众咻之余,力追正始,允矣人豪。”龚蘅圃则针对那些将陈子龙与前后七子一并批评者提出见解:“若诗当公安、竟陵之后,雅音渐亡,曼声并作,大樽力返于正,翦其榛芜荆棘,驱其狐狸貒貉,廓清之功,讵可借口七子流派,并攒讥及焉?”康熙年间诗坛领袖王士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更是对陈子龙的诗歌推崇备至,在《香祖笔记》中评价其诗:“沉雄瑰丽,近代作者未见其比,殆冠古之才。一时瑜亮,独有梅村(吴伟业)耳。”陈子龙在结合齐梁与三唐风格方面的努力深刻影响了同时代的大诗人吴伟业。吴伟业初学宋枚,以杜甫诗歌质朴一面为宗,后在陈子龙影响下,全面吸收齐梁与初唐四杰之诗风,结合白居易等人之叙事诗风格,融入传奇小说笔法,终成自具面目之“梅村体”,对清代诗歌造成深远影响。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