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每年公历6月20日至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夏至之始。
“至者,极也”,今日夏至,夏日便已经过半,光阴渐长,雨水渐多,在黄梅雨的连绵滋润中,艺术家们的思绪被激发,创作出清雅迷人的夏日盛景。
夏至时节,绣球花开得繁茂,荷花才露尖尖角,在花影婆娑和暗香浮动中,我们带来本期特别策划,呈现由众位名家所作的馆藏佳作,希望大家在荷香与绿荫中得闲消夏。
夏至
《绿荷》
谢稚柳
夏日离不开荷花,其中最为别致的莫过于绿荷。海派名家谢稚柳先生的这幅《绿荷》采用他擅长的落墨法创作,兼具氛围与细节。
画中荷叶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左下的一丛荷花向上生长,右上角的两丛掩映在宽大的荷叶之后,分别逸出画面,将空间拓展至画外,三朵荷花虽情态不一,却顾盼相应。后景田田的荷叶,以淡墨写出,迷离朦胧,连成一片,烘托出前景几丛荷叶的纵横气势。画面在整体氛围的渲染上,显示出其熟练老到。以花青罩染荷叶,淡绿浅抹荷花,淡黄点出花蕊,渲染出夏日荷塘的氤氲。
谢稚柳在落墨法研究上所取得重要艺术成就,这是他研究徐熙的落墨法并根据文献记载而创造的一种新的形体,他曾创作过落墨牡丹、落墨芙蓉、落墨荷花、落墨松以及落墨山水。
落墨法作画时先用墨笔点垛,然后笔蘸色把墨笔不足处补足,用墨用色均需饱满。这种画法的妙处在于:色墨的相互衔接和呼应能使表现的对象丰富、生动。
夏至
《风动绿荷香满溪》
朱屺瞻
朱屺瞻先生的作品充满“野趣”,他在创作中实践中西合璧,其重彩大写意画曾经震撼画坛。
这幅《风动绿荷香满溪》仅用黑白两色就描绘出了一则水墨写意小景,更显朱屺瞻先生艺术造诣。
画面构图别致,左侧有少量留白,以稍浓的墨色晕染荷叶,而用水色温润的淡墨来勾勒荷花,荷叶荷花浓淡相交,恣意自如,仿若有风吹过,让人嗅到夏至时节的幽幽荷香。
整幅作品酣畅中见灵透,既有用墨的浓淡枯湿、用笔的轻重缓急、布局的疏密聚散,又有造型的夸张变形和墨线的现代构成,呈现出笔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蕴藏着一种别样的“野趣”。
夏至
《夏》
林风眠
除了朱屺瞻的野趣和谢稚柳的氤氲,林风眠的幽玄带给人另一种夏日感受。
《夏》具有林风眠作品的典型风格,沉郁而悠远。画面描绘了夏日暮色中苇荡与荷塘的景象。
林凤眠以浓墨横扫,晕染出阴沉的天空和深暗的水域,水天之际,以白粉刷出一道白光。其上是低垂厚重的云层和因风偃仰的芦苇,芦苇以迅疾锐利的线条勾绘,衬于深暗的背景之上,依稀可辨;其参差起伏之势,与横涂的天空云层相穿插,打破了横向的秩序。天空上的几道白粉,表现了乌云之后亮白的天空,扩展了画面的纵深,又保持了画面的通透感,使阴沉黑暗的天空显得沉郁而非沉闷。
前景中,绿色椭圆的荷叶、静静散布在黑色的湖面上,以水粉涂抹,仿佛从黑暗的背景中浮现一般,亮白的荷花苞蕾零星点缀其间,带有一种幻化之美,极其静穆。
夏至
《夏日炎炎桐花落》
方祖燊
与前几幅传统中国画不同,这幅《夏日炎炎桐花落》是油画作品,来自中国台湾文艺理论家方祖燊。这是方祖燊系列画作之一,画家曾在秋日画过远足的辽阔,也画过冬日落雪的寂寥,而这里展现的是夏日一景。
画中近处一只小舟飘过小河,舟上的游客正在欣赏荷花,远处是起伏的山丘,被敷以浓重的绿色,与略显夸张的粉色天空形成色彩反差。画面中间的部分则是一簇开得繁茂的白色花丛。整幅画面以深绿色为主要基调,辅以天空的粉与花丛的白,在色彩的呼应中,我们能觅得寻常盛夏里的静谧与生机。
6月已至下旬,今年已过了半数
愿你不负过去的半载光阴
也愿你来日精彩常在
一切美好如夏而至
在一年中最长的白昼
请和我们一起在画中消夏,静享清凉
编辑:王璐
?主任编辑:吴雯雯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于年3月11日(星期五)起实行临时闭馆,闭馆期间,各类公众活动均暂停。恢复开放时间将另行公告,请留意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