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住持印宗,是个讲经论的禅师。有一天,他正在讲经,猛然间风雨大作,见经幡在风雨中飘动,便问在下听讲的众僧:“你们说说看,是风吹幡动呢?还是幡自己在动?”一个和尚说“风吹幡动”,另一个和尚说“幡自己在动”。就这样,二僧相互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请住持印宗来作评判,印宗禅师也决断不下,便请在一旁的慧能帮助作个判断。慧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印宗说:“那是什么在动呢?”慧能说:“是你们自己的心在动啊!”
印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俗姓印。从五祖弘忍学禅法,后住持法性寺,以讲《涅槃经》而名。慧能得受五祖弘忍衣法之后,南下隐蔽,在山中与猎人为伍。多年后出山,到法性寺听印宗讲经。这期间,适逢二僧争论风、幡之事,便引出“风动幡动”这段公案。这则公案所体现的,依然是慧能南宗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看法问题。慧能“仁者自心动”一语而惊人,正如净修禅师对六祖慧能大师的赞誉中所说:“奚因幡义,大震法雷。”
(《祖堂集》卷二)原因何在?就是他一语道出“明心见性”这一禅宗的宗旨。禅宗认为,事物的现象是虚幻的,事物的本体才是真实的;事物的现象是在运动变化的,事物的本体是超越时空、寂寂不动的。这里所说的本体,禅宗指的就是人的本性,也称之为真心。参禅求道的目的就是要参悟事物的本体,悟到自己的真心,这个过程即明心见性的过程。回到本则公案上来,风动幡动,只是事物的现象,它是虚幻的;只有心动,才是事物本体的真实反映。二僧所诤,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慧能的一句,便直指人心,一语道的。不仅为印宗解了围,更令印宗对慧能的认识从惊到敬,并为慧能落发授戒,又拜以为师。
《景德传灯录》卷五说:“(印宗)遇六祖能大师,始悟玄理,以能为传法师。”从此慧能便以法性寺为基地,大兴顿悟法门,对禅宗的兴旺发展功莫大焉。
原文参读:
印宗,是讲经论僧也。有一日,正讲经,风雨猛动,见其幡动,法师问众:“风动耶?幡动也?”一个云‘风动’,一个云‘幡动’,各自相争,就讲主证明。讲主断不得,却请行者(六祖慧能)断。行者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讲主云:“是什么物动?”行者云:“仁者自心动。”
《祖堂集》卷二第三十三祖慧能和尚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