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楔子
落英巷秦家的女儿是个克夫命,定了三门亲,门门遭横祸。
秦大娘悲从中来:我苦命的儿啊~
媒婆一阵风为她跑断了腿,东城到西城,谁也不敢娶。
眼看多年的招牌要砸在手里,一阵风要急哭:姑奶奶,您到底要闹哪样?
秦姑娘捂着嘴一笑:我要找个克妻的。
见一阵风不明白,她好心地补充说:我看,灵山寺的照闻禅师就不错。
1
“诶呦秦大姐,我给您家闺女说的亲,没有二十件,也有十九桩了,前程好的,人家不敢娶,略埋汰的,你们家又看不上,要我怎么样啊!”
媒婆一阵风手上团扇滴溜溜地转,一口气喝干了三碗茶,不等秦大娘说话,开始大倒苦水。
秦大娘两眼泪汪:“我苦命的儿啊~~~”
秦浅正趴在纺车上织布,听到秦大娘的哭声,不由一笑。
每次一阵风说媒失败,秦大娘就一抖手帕,哀嚎“我苦命的儿”,别说一阵风,连她都快都受不了。
果然,一阵风捂住耳朵,狠下心:“好,我再去给你找。”
几个字,颇有咬牙切齿的意味。
一阵风是紫阳县有名的媒婆,经她保的媒,没有一家不幸福美满的。因为她是秦大娘二舅妈家大姑娘的婆家的表妹的姨姐的妯娌,所以等秦浅要说亲,一阵风那是拍着胸脯保证,包在她身上了。
第一门亲事,是县太爷的小舅子。
一阵风把秦浅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年方十六貌美如花,能织能纺人见人夸,贤德良淑宜室宜家,你再不娶就去别家。把知县夫人说的是心动眼热,想起自己那烂泥扶不上墙的弟弟,如果有一个贤妻时时耳提面命,说不定就能改邪归正,发粪涂墙了呢?立刻就去秦家提亲。
秦家是小老百姓,虽然有祖上有点积蓄,也不过薄田几亩,瘦牛两条,茶楼一座。哪能和县令比呢?百般不情愿地答应了。
结果没几天,小舅子去青楼喝花酒,玩得正开心,手舞足蹈地站到了顶楼,打算即兴登高赋诗一首,没想到喝高了,一脚踩空,“吧唧”一声,就摔成了个饼。
知县夫人哭的死去活来,但众目睽睽,满街客人都看到他小舅子是自己摔下去的。知县没办法,就大力整顿了一下地方有色产业,也算是为扫黄打非做出贡献了。
一阵风自知理亏,差点把好人家的姑娘推进火坑,便继续包揽了这活。
第二门亲事,是紫阳县首富的三儿子,长得一表人才,作得一首好湿,时常吟风叹月,怜花顾草,嗯,解语花也是花。
他爹觉得秦姑娘颜如渥丹,一看身体就倍儿棒,好生养。但三公子可不乐意了,“一介粗妇,大字不识,如何与我夫唱妇随”。他身边的美貌丫鬟也点头应和,俩人在书房红袖添香了一夜,这三公子的身子骨可能弱点,第二天竟然得了风寒,不久就一命呜呼了,真是奇哉怪也。
好多人心里就犯嘀咕了,秦家姑娘怎么谈一个死一个,她不会克夫吧?
一阵风不开心了,这不是砸她招牌吗?不行,她一定要给秦浅找一位如意郎君。
她又看中了镖局老大,身强力壮,武艺不凡。老大说等走完这趟镖就来提亲,结果半道遇见土匪,人没了。
这下子秦浅克夫的名声传了出去,有良家妇男的,简直是谈“秦”色变。秦大娘整日以泪洗面,一阵风跑遍了全城,都没给秦浅找到像样的夫家。
秦浅觉得有必要提示一下一阵风,便端了杯茶,装模作样地走了出去,清了清嗓:“风妈妈,请喝茶。”
一阵风看着眼前这明眸皓齿,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真真是“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怎么偏偏就找不到好人家呢?
“风妈妈,我觉得气运确实很重要,既然我克夫,就得找个克妻的。”
一阵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秦浅见她如此不上道,便又好心提示:“我看,灵山寺的照闻师父,就很不错。”
一阵风傻眼了。
2
有好事者为秦浅批了一卦,说秦浅,“情浅者也”,这辈子是不好嫁了,还是安分点呆在家,别去祸害别人了。
秦大娘不信邪,带着女儿上灵叶山求签,解签的是个白眉毛连成一片的老和尚,喝的醉醺醺的。
秦大娘心里嘀咕,这能靠谱吗?
老和尚似醒非醒地看了一眼签,随口问:“怀胎时有无异象啊?”
秦大娘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有,怀女儿时老梦见一轮明月照大江。
老和尚说:“是喽,此女命格极贵,不能嫁与常人。”
秦大娘一听,热泪盈眶,菩萨显灵啊。
秦浅没有听老和尚和秦大娘瞎谝,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下面的白衣僧人。
照闻背着柴,也仰着头,看着灵叶山蜿蜒曲折,一阶阶一层层的青石板路上,一个青丝如瀑的少女站在上面望着他,眼神清澈,像山间的清泉水。
据说照闻是元帝七子梁王的五世孙,和某位卖草鞋的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母亲去世前,为他张罗了好几家婚事,也都告吹。大家都感叹,好一个玉树临风美少年,偏生是克妻的命。等母亲逝世后,照闻便去灵山寺落发出家。
一阵风不日便带回消息,照闻师父说:梦中说梦。
秦浅感叹,和尚真麻烦,直接骂她痴心妄想好了,非要打佛偈。
于是秦浅亲自上灵叶山,在半山腰遇见背着柴的照闻。
秦浅默然:“师父,你们寺里很缺柴火吗?”
怎么次次见他都在背柴。
照闻念了声佛号:“这是修行。”
说罢便要走,秦浅伸手去拉他,“刺啦”一声,给袖子撕了个大口子。秦浅和照闻盯着那片碎布看了看,秦浅后退一步:“我说是它不结实,你信吗?”
照闻回答:“寺里的僧袍,都是粗麻混纺的,十分坚韧。”
你猜我信不信?
说话间,灵叶山忽然下起了阵雨,俩人不提防被淋了一头,赶紧跑到一处山洞。照闻见秦浅的罗衣浸湿,冷得打颤,便点起了火堆。
“我和师父有三缘,师父想不想听?”
秦浅伸出手烤着火,见火光照映下,照闻的脸越显得面如冠玉,唇似涂朱,色如春晓之花,越看越喜欢,便笑嘻嘻地说。
照闻本不想听,见她一脸“你快问我”的期待表情,有些好笑:“愿闻其详。”
“我和师父一个克夫,一个克妻,此是一缘;我们曾在灵叶山上遥遥对望,此是二缘;今日又同被困在雨中山洞,此是三缘。人家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师父,你说我们都这么有缘了,不如结成连理,修成并蒂?”
照闻一脸“就知道你在放屁”,默默打坐。秦浅感叹一声,坐到和尚身边,拿出针线修补着那半边袖子。
照闻闭着眼,听觉和嗅觉越发灵敏。火苗的噼啪声,修补的沙沙声,还有女子清浅的呼吸声。木柴的焦味,山洞中的潮味,还有秦浅身上淡淡的蔷薇花香。
他突然想起《坛经》,是风动,还是幡动?
“师父,我说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秦浅轻轻咬断了丝线,不经意地问。
“照闻尘缘已了,让姑娘失望了。”
“师父,你出家是为了干嘛,普渡众生吗?”
秦浅见照闻闭着眼睛不理不睬的,顿时恶向胆边生,伸手去扒他的脸。
照闻无奈地睁开眼:“算是。”
“那眼下有个人正需要你普渡呢,整日在克夫这种流言蜚语下,对我的身心是多么大的摧残啊。尸毗王能割肉喂鹰,师父,你就舍己救人吧。”
秦浅抽出手帕“嘤嘤”地哭着,一边偷偷去看照闻。
“好。”
照闻突然开口,把秦浅吓了一跳:“真、真的,你答应了?”
照闻双手合十:“佛渡众生,我本不欲成佛,但檀越如此恳求,小僧就当日行一善了。”
秦浅心道,这和尚好不要脸,但心中十分欢喜。
雨停了,照闻站起身来:“檀越,走吧。”
“去哪?”
秦浅跟在照闻身后,绕了十七八道弯,越走越糊涂:“照闻师父,你是不是走错了,这不是去灵山寺的路。”
照闻不语,秦浅只好继续跟着,走得快要断气是,照闻终于停了下来:“阿弥陀佛,檀越以后就在这儿吧。”
秦浅看着“红豆庵”几个大字,满脸黑线:“你不是要娶我么,怎么来尼姑庵了?你在这不会有相好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僧渡檀越入空门,可是无上功德。唉,有时候想低调做人,就是这么难。”
照闻感叹道,说罢转身离开:“以后秦檀越就是小僧的师妹了。”
“哎,哎!照闻,你你你……诶呦!”
苔苍露冷,山道湿滑,秦浅急忙去追照闻,一不小心,竟失足滑下山崖。
照闻足尖一点,飞身一跃,一把抱住秦浅,如一只白鸟,翩跹而上。
秦浅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心想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吧,于是紧紧搂住照闻,做一对鬼鸳鸯也罢。
“秦檀越,可以放开小僧了吗?”
照闻停了半天,见秦浅没一点放开的意思,开口提醒。
“啊?哦哦……”
秦浅撒开手跳了下来,一着地,一股钻心的疼痛从脚腕传来,脸色煞白。
照闻扶住她:“还能走吗?”
“怕不能了。”
秦浅流下几滴冷汗,心中忐忑,照闻不会以为她是故意的吧?
照闻蹲下身,秦浅趴在他背上。两人顺着山路慢慢地向灵山寺走去。空山新雨,微风送来草木清香,混着照闻身上淡淡的檀香,沁人心脾。
“师父真是能文能武。”
“檀越也是秀外慧中”
秦浅感叹:“照闻师父,你怎么就不能遂了我心愿呢。”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都是正常操作。檀越喜欢小僧什么呢,小僧立刻去改。”
“我喜欢你的脸。”
“这点改不了,小僧也挺喜欢的。”
3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很快到了灵山寺。
但灵山寺今天多了些不速之客。随从打扮的人守在寺门两边,虽未披甲,但眼神十分锐利,浑身气质不似常人。
秦浅心头一凛,圈紧了照闻的脖子。
照闻嗤笑一声,似乎有些无奈:“又来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是什么人啊?”
秦浅悄声问。
正说着,一个月白色华服的男子从寺中走出。他龙骧虎步,气宇轩昂,周身带着浑然天成的贵气,而温润俊美的脸庞为他添了一丝平易近人。
即是再见识浅薄的人,也能看出此人贵不可言。秦浅突然想起了关于照闻身世的种种传言。
男子见照闻背着一个美貌姑娘,长眉一挑:“禅师这是……”
照闻并不欲多言:“贫僧还有事,先行告退。”
说罢便背着秦浅向禅房走去。
秦浅有些好奇地回头,正撞进男子深邃的眼眸。他的眼睛是浓黑的墨色,仿佛一道深渊,令人恐惧,又想要探究。
照闻仔细看了伤处,所幸只是扭伤,便嘱咐她今日不宜劳累,等十二时辰后敷上药膏,休养几天便好。
“照闻师父,刚刚那人,你认识么?”
秦浅觉得见了那人后,照闻便有些古怪,忍不住问道。
“他姓顾名宣字明舒,乃是当朝濮阳王。”
照闻说着,顿了顿,又道:“檀越命格不凡,当配贵人,濮阳王不错,他的脸也很好看。”
秦浅看着照闻,哑口无声。她突然“嗵”地站起来,两眼通红,一瘸一拐地朝门外走去。
走出很远,秦浅回头,禅房里静悄悄的,没人有追出来的意思。秦浅鼻子一酸,低着头独自往山下走。
“姑娘怎么哭了?”
顾宣轻摇折扇,走上前来,温润的脸上满是诚恳:“不如告诉在下,也好略尽绵薄之力,为姑娘排忧解难。”
秦浅心想,拉倒吧。你甫一露脸,就坏了我的事,再多说两句,我岂不是要倒大霉?
于是趁着顾宣尚未以身份压人,秦浅装作没看见,直直往后走去。
“这位姑娘真是可怜,脚上带伤,还要下这么高的山。你说我要不要派软轿送她下山,照闻师父?”
顾宣摇着扇子,笑容和煦得像冬日里的阳光。
“乡野之人,不劳郡王挂念。”
照闻淡淡地说了一句,朝山路走去。
秦浅没走几步,心中就后悔了,刚才应该找寺中僧人求助才是。这么蜿蜒曲折的山路,什么时候能走到尽头,脚腕本来带伤,这下不是更雪上加霜了么。
秦浅一路走,一路骂。骂照闻,骂顾宣,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一地。
“檀越上了一趟山,怎么没给寺里捐点香油钱?”
戏谑的声音突然响起,秦浅回头,照闻那个不正经的和尚蹲坐在石头上,眨巴着眼睛,忍笑道:“倒把金豆子撒了一地,诶呦呦,罪过,罪过。”
秦浅转过头不理他,继续往下走。
照闻赶紧跳到秦浅面前,拱着手作揖:“千错万错,都是小僧的错,求檀越给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秦浅绷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照闻也笑了。他一笑时,眉目舒展,如徐徐清风吹动春日柔嫩的柳枝,又像怀珠韫玉的山川,发出柔和明润的华光。
怎么看,都让人心生钦慕,不胜欢喜。
照闻摸着自己的脸,叹了口气:“小僧一向是靠内在,奈何檀越总执着于皮相。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不过是人行邪道。如果美貌是一种罪过,小僧已经罪大恶极。唉,这都是小僧的错。”
秦浅忍住笑:“我觉得不妥。我一见照闻师父,就不由得喜不自胜,心潮泛滥,如鱼陟负冰。但旁人再俊俏,我都视为红粉骷髅,白骨皮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见到便欢喜的,是师父你,而不是你的脸。”
秦浅上前几步,耳语道:“可见我执着的不是皮相,是本心。”
照闻后仰躲开,脸上作烧。他一时语塞,难以作驳,便不再说话,背着秦浅下山去。
半晌,照闻问:“檀越说的,是真的?”
“真,比金子都真。”
照闻将秦浅送到家门口,便转身离去,秦浅目送着他,莞尔一笑。
当然是假的。
她又不是佛祖,第一眼看过去的,当然是他的皮相,而不是五脏六腑。可其他的都是真的。在灵叶山上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有一颗种子在心中扎根萌芽。
4
秦浅有个不同常人的爱好,就是坐在自家的茶楼里,一碗桂花酪,一碟瓜子,一壶普洱茶,一边听人说书,一边绣花。
今天听的,是当年有名的蜡鹅案。
“历观古帝王,如武帝这般文成武就、艺能博学的帝王,真是罕或有焉。他有两子,一是当今圣上,另一个,便是昭文太子。”
“昭文太子,美姿仪,善举止,勤于著述,当时东宫藏书近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亘古未有。”
“他明于庶物,平了无数冤狱,也被奸佞小人恨之入骨。值昭穆皇后薨逝,道士看过陵地,说此处于亲属不利,需在长子位埋入蜡鹅,方可化解。太子本是一片孝心,却被贼人利用,污蔑他行厌祷之事,诅咒武帝。”
“武帝听信谗言,将太子贬为庶人。太子有口难辩,不久后便郁郁而终,何其可惜。”
“太子薨逝后,武帝悔不当初,杀佞臣,复尊位,以慰太子在天之灵。”
秦浅不禁唏嘘,以昭文太子之亲之贤,武帝之爱之信,谤言一及,至死不能自明,那下于此者呢?
“今陛下无子,从宗亲中过继濮阳郡王为嗣,只是若昭文遗孤还在世,才是最应继承大统之人啊。”
秦浅摇摇头,她虽只见了顾宣一面,也看出此人城府颇深,是个十足十的笑面虎。
“姑娘为何摇头,莫非觉得他说的不对?”
身后突然响起的声音让秦浅汗毛倒竖,她僵硬地回头,竟然真的是顾宣。
“奴家无知,陛下英明圣断,必然自有考量。”
秦浅装作不知内情,拿手绢捂着嘴,顺便不动声色地摘掉了粘在嘴角的瓜子皮。
“在下顾明舒,还未请教姑娘芳名。”
“奴家姓秦。天色已晚,奴家要回。”
秦浅暗自忖度,顾宣白龙鱼服,却明目张胆地用自己的字,说明知道他字的人并不多,那照闻怎么知道的?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看来秦氏确实出美人儿。”
顾宣看着秦浅的背影,不明所以地一笑。
“秦姑娘?确实漂亮,可惜是个克夫命,都克死三个了。”
旁边喝茶的客人听到了,随口说道。
“克夫?”
顾宣饶有兴趣地问,手中扇子摇得十分轻快。
“放你娘的屁!”
一阵风来买茶叶,一听这话不乐意了,朝那人啐去:“灵山寺的慧通大和尚说了,秦姑娘是大富大贵的命,是要配贵人的。你们这些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我呸!也不撒泡尿照照。”
旁边一群人起哄:“慧通整天喝得醉醺醺,他的话谁信啊!我们是癞蛤蟆,那谁是贵人呐?难道秦姑娘还想嫁皇上不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