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一天,和往常一样,天是那个天,地是那个地,万物是那个万物,一切都照常发展,四季更替分明。有一个人在街市里听到别人念诵经典,心中思虑万千,于是他安排好家中的母亲,去了另一个地方,寻找人生的“真谛”,从此踏上修行之路。
他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禅宗思想的改革者,把汉传佛教发扬最广泛的人,他的思想令人钦佩。惠能的智慧不仅对中国人是一种财富,对全世界范围类的人们亦是一种宝贵财富,尤其是人们的心灵处在混乱中无法寻得光明的时候,这种智慧更有其价值。
惠能到黄梅那边带来一圈,得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弘忍大师告诉他现在还不是传法的时候,你先隐忍十五年之后再出来讲法。弘忍大师对当时社会的形式很了解,那个时候佛法不宜大讲,并且那个时候如果出来也会遭人迫害。
当时朝廷支持佛教事业,当主持的人是房屋和田契的拥有者,一旦谁获得“衣钵”那就等于获得了数不尽的财富和权力。在没有觉悟的众生眼中,这个可比“佛法”更有价值。五祖弘忍让惠能隐居山林也有让他避过这个势头的含义在里面。
惠能在猎人队伍中隐居十五年,潜心修行,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到弘法的时期了。于是他来到广州法性寺,当时正遇到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说到风吹翻动时,下面有两个僧人在争辩,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两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是惠能说到,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此言一出,众人骇然。印宗走上去在惠能耳边说,行者必定不是常人,莫非是弘忍大师的传人,于是邀请惠能上法台讲经说道。
印宗听后,心中大喜,也感觉到自己讲得经如同“瓦砾”,于是帮惠能剃发,惠能在此正式出家,以后的岁月里惠能把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佛法的演说中,为世人破解心中的烦恼,把正法,善知识传递到人间。
惠能之所以能得到五祖弘忍的认可是从两人第一次会晤开始,弘忍问惠能,你因何而来?惠能说,我因成佛而来。弘忍故意说,你这南方的蛮夷也能够开悟成佛吗?惠能不动声色的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弘忍一听心里称赞惠能根性大利,为了保护他便让他到后院打杂去,这一去便是八个月,让惠能自悟。
弘忍则告诉大家,说自己年龄大了是要找人传承“衣钵”了,你们各自作首偈子,让我看看你们现在的“本性”。坐下的首座神秀作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见了让大家背诵,修行,但私底下却和神秀说你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惠能听了之后也做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了,拿鞋擦了说到“亦未见本性”,但却把“衣钵”传给了惠能。
这倒不是弘忍偏心,神秀的偈子属于“小乘”,是自渡;惠能的偈子属“大乘”,是渡己渡众生,但惠能此时的偈子只有“无”还没能“无无”,于是弘忍说惠能亦是没见到自己的本性。
直到弘忍和惠能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悟了,他说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当我们能够有这种觉悟时,困扰我们的烦恼也便成了智慧,人生也就圆满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