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发展 >> 正文 >> 正文

岭南古刹之冠,广州最大规模佛寺光孝寺

来源:风动 时间:2023/4/9

广州有俗语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虽然这一句话颇有夸大之处,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光孝寺之古老,以及这座寺庙在广州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上,其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可以说是岭南各大丛林之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郡,广州城便是当时郡治所在,而佛教传入中国一般认为是西汉末年,因此光孝寺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不能和广州建城的历史相提并论。

据清代文人编纂的《光孝寺志》记载,寺庙所在之地,原本是割据一方的末代南越国主赵建德的旧宅。

三国时期,吴国大儒虞翻,性情耿介,经常因为直言不讳而得罪吴主孙权,最终被贬谪到了今天的广州城,他在这里讲学度日,名噪一时,后来老死此地。

传说,虞翻将南越国主赵建德的旧宅开辟为园林,又在园林之中遍植诃子树,因此此地又被时人称之为“虞苑”、“诃林”。

虞翻死后,他的家人捐地建寺,初名曰“制止寺”,这便是光孝寺最早的由来。

东晋之时,神州陆沉,各地战乱频仍,人们对于现实的黑暗无可奈何,转而寻求异世的安乐,佛教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至顶峰。

来自西域的高僧昙摩耶舍来到寺中,开始翻译佛经、广传教义,并且扩建了寺庙规模,改易寺名为“王苑朝延寺”。

广州作为古代中国长盛不衰的港口城市,成为当时众多印度高僧漂洋过海登陆的第一大城市,正因为如此,光孝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印佛教文化的交流重地。

古印度高僧求罗跋陀、智药三藏、波罗未陀及鼎鼎大名的禅宗始祖达摩都曾在光孝寺中驻锡传法,至今寺内还留存有智药手植的千年古菩提树、达摩洗钵泉等遗迹。

光孝寺饱经沧桑,可谓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的兴衰存亡,在唐朝武宗灭佛时还曾一度被迫改为道观,以求生存。

南宋时期,寺名逐渐由“报恩广孝禅寺”改为“报恩光孝禅寺”,后来便被人简称为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一首禅诗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诗的作者便是禅宗六祖慧能,而慧能正是在光孝寺剃度受戒,正式成为一名佛家僧人。

慧能曾将剃掉的头发埋藏于寺中空地,后人在埋发之地建了一座瘗发塔,这座唐朝时期的砖塔,在广东仅剩下五座,可谓弥足珍贵。

光孝寺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便是“风幡论辩”,传说六祖慧能在此地听讲佛法时,有僧人正在寺前辩经,当时一阵风吹动了殿阁上的经幡,寺僧皆在辩论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

众僧争辩不下之时,慧能挺身而出,声言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话一出,震惊四座。

这一段禅机一时传为佳话,至今哪怕是不熟悉佛教的人,亦多有耳闻这个故事,寺内的风幡阁就是为了纪念此事而建,历朝历代都有人高僧大德、文人墨客来此瞻仰。

正因为光孝寺与六祖慧能的众多不解之缘,这里也成为禅宗南宗三大祖庭之一,是各地游客旅行至广州不可不去的古地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