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风动 >> 风动资源 >> 正文 >> 正文

城市行广州的寺庙有哪些

来源:风动 时间:2023/4/6

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简称“穗”,又称羊城、花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也一直是对外贸易大港。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佛教也从古至今一直香火旺盛,大小寺庙比较众多,有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华林寺、海幢寺、华严禅寺、法雨寺、眉山寺、能仁寺、正果寺等。众多寺院中,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被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

下面就广州佛教的四大丛林寺院的建设年代、建筑特点、主要建筑和一些传奇故事等进行介绍,去广州的朋友,有时间的话,建议一定要去看一看。

01光孝寺

广州民间谚语:“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其中“光孝”指的就是光孝寺。

光孝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光孝寺历代高僧辈出,是中国佛教著名古寺,也是中国禅宗的一个重要传承地,同时也是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岭南年代古老、规模盛大的古刹,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

(1)建设时间

始建于三国时期,初建名称为制止寺,后几经更名,直至南宋改为“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2)重点标签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建筑特色

寺内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寺内珍贵的文物史迹众多。该寺建筑特色是中国唐代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更有“光孝菩提”是宋代的“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的建筑规模雄伟,为岭南丛林之冠,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光孝寺不仅在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还开创了华南建筑史上独有的风格和流派。

非常喜欢的便是光孝寺睡佛殿的一副对联:似睡非睡色是空空是色,真醒假醒天连水水连天。

(4)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睡佛殿、瘗发塔、风幡阁、六祖堂、东西铁塔

(5)所在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号

(6)传奇故事:风幡论辩

唐朝高僧六祖慧能(他是受弘忍法师密传衣钵之人)在光孝寺大隐16年,潜心埋名,静修禅心,以“风幡论辩”被大家认出来。于是,重新在寺中戒坛前菩提树下受戒,在岭南广开法门,开辟佛教南宗,被称为“禅宗六祖”。

下面来说说“风幡论辩”的典故:

一日,大殿内在讲经说法,诸多僧众静心聆听。忽然一阵风吹来,大殿外的幡旗随风飘动起来。殿中有两位僧众为此辩论起来。一人说是“风在动。是风吹幡动,如果没有风,幡就不会动了”,另一人说是“幡在动。风吹来,大殿没有动,只有幡动,那是幡自己在动”,其他僧众也参与到这场辩论中,有人认为是幡动,有人认为是风动,争论不休。

如果此时你看到了,风吹幡动,你会如何回答呢?我们来看看六祖慧能大师如何回答,看看是不是也能让你我有所感悟?

这时慧能在旁镇定的说:“非风动,非幡动,是仁者的心在动。”,大师说的意思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的心动了。此言一出,震惊当场。后来,便在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度。

02六榕寺

六榕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千年古刹,因苏东坡曾为寺庙题字“六榕”二字得名。

南朝宋代建寺,后几经改名,在北宋文坛大文豪苏轼苏东坡被贬路过后,应寺僧邀请题字,苏轼看到寺中六株榕树气势非凡,情动下写“六榕”二字。之后在苏轼故去、寺庙重修后,此寺又名“六榕寺”。

(1)建设时间

南朝宋代建寺,初建名为“广州宝庄严寺”,后几经改名,至北宋改为“六榕寺”,一直沿用至今。

(2)重点标签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3)建筑特色

六榕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此处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曾是禅宗道场。“六榕寺”的建筑布局也比较特殊,佛塔位于寺院中央,且在大雄宝殿正前方,这保留了古印度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寺庙中是比较罕见的。

寺中花塔是六榕寺院中的舍利塔,是寺中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塔高57米,十一角形,外观九层,内分十七层,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塔一层层的塔角飞檐,宛如吐苞向天开放的枣红色花瓣,塔刹又酷似花蕊,整座宝塔犹如一支直插蓝天的巨大花柱;再加上塔身红白相间,色彩斑斓,所以人们又习惯地称其为花塔。

(4)主要建筑

花塔

(5)所在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87号

03华林寺

华林寺,前身为“西来庵”,是菩提达摩来广州传佛心印的第一道场,也是他唯一的亲自建立的道场,是名副其实的“禅宗第一祖庭”,人们尊崇达摩祖师,对他登岸处也称“西来初地”。华林寺有千年历史,更有21颗佛舍利子镇寺。

印度僧人菩提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在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到达广州,“结草为庵”,潜心苦修,建寺庙“西来庵”,后顺治十二年改名“华林寺”。达摩被尊称为中国佛教禅宗初祖,后世僧俗都因敬仰达摩的传教事迹而将华林寺视为岭南佛教圣地之一。

(1)建设时间

始建于南朝的梁武帝普通八年(年)

(2)重点标签

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寺庙之首,“禅宗第一祖庭”

(3)建筑特色

华林寺坐西朝东,山门两侧各放两只石狮子和两只石鼓。山门石额上铭刻着“华林禅寺”四个字,两侧石柱刻有一副对联:“华严世界观十万诸佛,林茏鹫山隐五百应真。”,寺院布局形成了较小规模的中印风格建筑群。华林寺的面积有3万平方米,由五百罗汉堂、舍利塔、达摩堂等建筑群组成。

华林禅寺镇寺之宝为舍利塔和21颗佛舍利子。

(4)主要建筑

舍利塔、五百罗汉堂(华林寺主殿)、达摩堂

(5)所在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

(6)传奇故事:一花开五叶

传说,达摩到了广州之后,就北上去见梁武帝。梁武帝萧衍晚年虔诚向佛,达摩想探探他到底有没有“真功夫”。不过,两个人见面后话不投机,于是达摩就去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禅观九年,留下了有名的四句偈:“吾本来此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佛教界人士认为达摩这四句偈预言了中国禅宗年后发生的事。

华林寺后来修建的祖师殿达摩像上方,有一个金漆横匾,上面写着“一花五叶”四个大字,以此纪念达摩的四句偈预言。

04海幢寺

海幢寺有千年历史,在清初时大规模扩建,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该寺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海幢寺”取名源于佛经上“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的典故。

(1)建设时间

南汉时期称为千秋寺,后几经变故,在明末清初时,建成佛堂,取名“海幢寺”

(2)重点标签

广州“四大丛林”之冠

(3)建筑特色

海幢寺占地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气魄雄伟,飞檐宝顶,净域宏敞。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座铜佛,高十多米,称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过去佛为迦叶诸佛,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寺内曾有“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花田春晓”八大景点。现在的海幢寺以园林盆景著称四方。

现在的寺内有著名的有年树龄的鹰爪兰、3棵古菩提树(分别位于北门内侧、天王殿西南侧和大雄宝殿东南侧)、3座佛塔(宝严塔石塔、古千佛铁塔、白玉舍利塔)。

(4)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十六罗汉像

(5)所在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

(6)传奇故事:十六尊罗汉像

我们常常听说的都是“十八罗汉”,在我国的大多佛教寺庙的罗汉像也均是十八尊。在海幢寺寺内的罗汉像却只有十六尊,为什么呢?

传说,海幢寺初建的时候,也是雕塑了十八罗汉像。有一天,济公和尚路经海幢寺,寺内的主持和僧人高傲自大,看不起任何人,济公心思一动要教训一下。济公变成一个疯疯癫癫的僧人,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拿着两个大布袋来投宿。僧人看见济公这个模样,非常讨厌,合计让他将就一天,赶紧走人。

次日,济公拿着大布袋进到寺内的大殿,说自己要去韶关南华寺,请住持帮他挑行李。殿内有很多僧人,大家一边笑话一遍怒骂:“疯人,不识抬举,你若有本事,叫大殿的罗汉帮你挑行李吧”。这话说完,济公微微一笑,就见忽然间十八罗汉中有两个罗汉像身体一动,然后跳了出来,拿着两个布袋子,跟济公飞走了。

现在呢,韶关南华寺原有的五百罗汉像就这么变成了五百零二尊,而广州海幢寺内原有的十八尊罗汉就只剩下十六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