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隋、唐以来,到初唐百余年间,由中国禅宗的二祖神光以他到次,除了单传禅宗道统的五代祖师以外,与神光同学于达摩大师的,还有三人。
与三祖僧璨同时并列,系属于神光禅师的传承,相传六代,知名大师共有十七人。与五祖弘忍同时并列,系属于道信禅师的传承,计有一百八十三人。
与六祖慧能同时并列,属于弘忍禅师的传承,计有一百零七人。
至唐初禅宗第五代祖师时期,其中凡彰明较著,留有资料可征者,都是散处四方,各以师道庄严,影响朝野社会,唐代中国佛学,华严宗的建立,又与禅宗的传播有关。
自武则天王朝以后,所谓北宗神秀禅师以次的弟子们,便有好几位。
虽说南宗的禅,自六祖慧能以次,称为禅宗的正统,但只属于禅宗道统传承的世系问题,却不能引此便作为禅宗在唐代对中国文化哲学思潮所发生影响的绝对根据。
因此,我认为要讲禅学,必须要真正学过禅宗,在禅的工夫与见地做过实际工夫,然后方可谈禅,要讲禅宗的学术史,或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史,更应该了解全貌,不可以偏概全,执一而言。
几个重要术语的了解
(1)禅宗语录:所称宗门历史的故事,名为“公案”,宋代理学家们所谓的学案,也就由此脱胎而来,宋代以后的禅师们,有“拈古”的名词,那就是把过去某一禅师求学、悟道、教授法的故事,特别提出来做说明,讨论、研究、起疑的资料,等于现代中国民间农村社会所通用的讲古”一词,是同样的意义,又有“颂古”一词,那是把过去某一公案的要点,自作一首诗,一首语来批判,或赞扬一番,以此启发后学的疑情:
举例:
黄龙死心悟新禅师的颂古,颂六祖公案云:六祖当年不丈夫,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偶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大慧宗杲的拈古,拈提黄龙新颂六祖公案云:且道钵盂是物不是物?若道是物,死心老亦非丈夫。若道非物钵盂何?修山主颂六祖风幡动公案云: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味却木来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