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商人的文学创作作品中,都透露了哪些情感与思绪?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与创作场景相对应,这一时期商人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文创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写意抒怀,二是与文人的递相唱和。
个人的写意抒怀
在书写生活事迹,抒发个人情怀方面,商人的笔下常见往来四方,对山水民风的记录和体验,以及沉浮商海,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感慨。万历进士,福建文人何乔远曾为一名叫黄徽的杭州商贾作传,传名为《诗贾传》。
这显然是位儒雅好诗的商人传主。按传中记载,黄徽在杭州、福建两地行商,“旅舍船步,时时赋诗为娱乐,诗自名《鷇音》”。这部诗集是否出版并流传过,今已无迹可寻,但何乔远在传中摘录的这位“诗贾”所作佳句却可以让后世一窥其创作的情况。如:《湖上》:水平孤屿媚,花放六桥殊。
《桃花》:过雨繁枝重,含风碎萼新。《浦城买舟》:山火夜不灭,滩声寒愈流。《六桥》:鱼惊滩下鹭,风动水生波。《秋日》:青芜眯古砌,丹叶隳平沟。斫竹屏重补,为幔布屡裁。《闽中泊舟》:潮落客船归去尽,只留斜日伴渔人。
水口薜亭官长在,搜盐日午始开关。平明舍舫山城外,竹轿迎人又索钱。《泛湖》:杨柳小堤通佛寺,梅花孤屿隐仙家。
《卜归》:茂陵夜雨相如卧,孟馆秋风崔让归。《田家》:扶筇老人喜客来,草堂设榻挥尘埃。《法华庵》:崎岖新径山分出,飒爽松风竹引来。这些诗作不是在写景状物,便是在叙述商途事迹。
商人离家远行,足迹遍布南北,在前往经商地的途中和返还故乡的路上,遇有名山秀水、古刹胜迹,他们不免登临游赏,借以放松身心。微澜湖水、嬉游鱼鸟、带雨桃花、杨柳堤岸、梅花孤屿、古砌禅房、松风竹影、农家草舍皆拨动着这群孤独寂寞的商旅之人的心弦。
在商场上握算短长,争尺寸之利的他们在自然山水中享受到片刻闲适和宁静,兴至高处便提起笔来记录下其间的悠然心境。
同时从其笔尖泻出的还有在外经营生意的奔波和劳苦。在舟行贾游间,他看惯了渔船灯火,听惯了滩声寒流,在雨夜辗转间计划着归家之期。形诸笔端的文字背后是执笔之人心绪复杂的内心世界。黄徽被记录下的诗作中,除上述诸作外,还有《送李左虚》《别曾三吾》《赠莫绍棠》《元日大雨》四诗。
前三首涉及的人物不可考,他们可能是作者在商场中认识的朋友,也可能是作者结识的文人好友。若对方同样是略通翰墨的商人,那么这还为了解当时诗文写作与酬赠在商人圈中流行的情况提供了信息。
像黄徽这样抒写山水风光和商路羁旅的商人还有很多。生活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徽商郑孔曼也是一位爱好写诗作赋的商人。他“虽游于贾,然峨冠长剑,褎然儒服”,每外出经商便携带“诗囊”、书箧文具之类以随。
山水揽胜同样是他在经商营运之暇的一大乐趣。他时常“从宾客登临啸咏,翛然若忘世虑者”,于是他的诗作中多揽胜吊古之作,如《吊屈子赋》《岳阳回雁》《君山吹台》等。当时人称其“诸作皆有古意,称诗人矣”。另据史志记载,十岳山人王寅曾序刻其稿。
宣城文人梅守箕的伯父梅吉山,经商于两湖、江浙和中原地区,经商日久,交接益广,他不仅“熟于县官事及文学掌故”,而且对“四方之里道夷险、民俗风谣”都很了解,久而久之,这些掌故见闻便成了他“宣之歌咏”的对象。
不仅如此,他还时常通过撰写“兴寄”之诗来排遣商旅途中的侘傺与落寞。对人生际遇的抒写上,东莞商人邓世宽还留有一诗:“百事无一成,半生何草草。闲来隐市肆,颇觉壶中好。海客殉明珠,忘却身中宝。扰扰路傍人,谁知我怀抱。”
按其子邓玄度友人、万历进士汤宾尹为之所作的墓志铭中记载,邓氏是经一处道家胜地之时而赋此诗见志。这是一位商人因受外界触动而在回顾自己的商旅生涯。邓氏原走仕途经济之路,早年熟读五经,而谙熟自太古迄宋元历史本末。
后因家故他才代父行贾,虽未继续仕途,但他从未弃书卷不顾。作此诗之际,他已在商海中跌宕浮沉而年至半百,想来是有未竟之鸿鹄志向,加上商事上的诸多不顺,让他有岁月匆忙、人生惨淡、百事无成之感。
他短暂地寄身道家哲学而得到身心抚慰,但还是不住地陷入为生计奔波而迷失自我的困苦中。外界纷扰,郁结于胸的苦闷无从诉说,他只得借助诗歌聊以自慰。
诗文中透露的无奈哀愁
这是在商人创作中除亲近自然山水的雅逸情趣外,时常流露出的对生活遭际的无奈哀愁。能诗会吟的商人的个人创作视野还不仅限于自然审美与人生探索。像文人沈仕为之作序的徽商胡镇的诗集,“诗以宫、商、角、徽、羽分五集,每卷又以天时、园圃等门分类”,与田园花圃游赏诸类相关的诗作外,还有受天文时节感发的创作。
书贾童珮流传下来的创作,内容就更加丰富。他著有《佩萸杂录》《九华游记》《南岳东岱诗》及文集若干,辑为《童子鸣集》。
在此诗文集中,可以看到他阅览古籍文书的心得,如《读?高士传?六首》《恭读大行皇帝遗诏》,闲适生活和卧病家居情况,如《秋日闲居四首》《斋居四首》《人日病》《春日卧病》,同时还有他对亲属、家眷的感情寄托。
其中有多首诗写到其兄童珊,如《怀家兄省中应试》《送家兄子重赴省中》《吴门送兄还家》《雨中还家与兄夜话》。
从后诗中“作客归来水满囊,谢家生事转凄凉。紫荆树树都含雨,青鬓人人半染霜”几句推测,兄弟二人平日聚少离多,少有坐下来共叙家事的机会,记忆里都是二人共同成长的青葱岁月,一晃几案两侧坐着的人都已青丝不再。
另有两首诗都于除夕日所作,摘录如下:《除夕》:闭门寒满榻,长铗共萧然。数口客千里,一家人两天。岁华流水上,心事暮钟前。谁谓春风近,三更是来年。《除夕抵家》:众木迎春色,行人忽到家。青山当岁尽,白帻自天涯。
笑解囊中水,羞将鬓里华。疏梅情独厚,门外暗生花。两首诗呈现的意境截然不同。前者是他在除夕当日仍然客居异乡,与家人千里相隔之凄苦情形。他独自宅于屋内,显得无所适从,明明是众所期盼的迎春佳节,他却满腹心事,只觉天寒地冻,长夜难捱。后者从题目便已露出喜悦信息。
外出远行的贾客终于赶在年关抵家,他忘掉行旅的羁绊和一年的不适意,只与朝思暮想的妻子倾诉爱意与牵挂。这是其诗作中关于亲人爱侣温情的书写。
而他还有《无题》诗五首,皆是女性视角,刻画女性的娇媚风姿,有艳情诗的色彩,如:“花外魂消双蛱蝴,带边心折小阑干。腰肢怕近黄昏看,指甲羞将红雨弹。”写得细腻缠绵而暧昧多情,至于其背后的故事,同其题目一样被诗人隐去了。
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之外,童珮诗作中偶涉国家和社会问题,如下面二首:《感怀》:兵火东南暗,随人泣路岐。有家千里外,多病一身危。寒气生残夜,西风凋弊衣。休论啼带血,双鬓几茎丝。《夏日避兵西山有感》:家国遭多难,干戈道路将。深山独流落,长夏亦凄凉。饭拾空林像,炊依废寺香。
时愁豺虎到,落日掩门荒。二诗记录了战乱之际人们的困难处境和心理感受。诗人多病力衰的模样和深沉的家国之愁凝结一体,跃然纸上。这种深沉的现实主义笔调虽不多见,但同样是这些文化商人们创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文人的递相唱和
商人汪振芳行贾昆山之际,与吴地诗人多有交游,留有饯赠之作“满卷”。福建商人号“北冈”者,其族人嘉靖进士吴文华称其为“诗翁”。按他为北冈诗集所撰序中记:“先大夫宪副公与少石大参游公、十竹侍御王公清和命驾,燕集冈上,辄有吟咏,而翁亦取次酬之。自是达人骚客,时复往来,追蹑芳躅,倡和遂盛。”
北冈与这些公卿大夫、达人骚客往来十余载,迎来送往间累积下来的唱和之作“盖不啻数百首”。又如嘉靖年间歙县商人黄长寿,他“性喜吟咏,所交皆海内名公,如徐正卿、叶司徒等”。
生意之暇,他与这些文人名流“登高吊古,终日徜徉,不以世故撄其心”。正是在相与往来赓和中,“积诗成帙,题曰《江湖览胜》并《壬辰集》”,大体多为结伴出游之记和酬赠送别之作。
结语
总的来说,同文人吟咏唱和、投赠酬答构成了这一时期与文人交游密切的商人群体的创作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商人一般与文人墨客结文字之交,凡旅游、宴集等交游过往皆有诗作酬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82.html